夏季怎么去湿气和寒气

夏季如何祛湿?夏季即将来临,炎热的天气让人身上冒出一股热气,让我们感到燥热不安,提不起精神。这些都提示我们需要排湿气、排毒。那么夏季祛湿有哪些小妙招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

夏季湿气的来源

夏天是炎热的季节,阳光直射地面仿佛火海一般。人们纷纷寻求凉爽,喝凉水成为必不可少的降温方式。然而,不知道的是,这正是湿气最容易入侵的途径。因为炎热的天气会使人出汗,人们常常喜欢待在阴凉的地方或者空调房里,如果骤然停止出汗,或者身上湿汗已经蒸发,但衣物却仍然湿润,这会导致体内水湿堆积在经络、筋骨、肌肉等部位,让人感到全身沉重、四肢酸软疲倦,有些人还会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此外,贪食生冷食物也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导致水湿停留在胃肠道,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夏季不仅气候炎热,还经常下雨,热气蒸发湿气四溢。此时,人体最容易患上"暑湿病"。暑湿病是夏季常见的外感病,表现为发热恶寒、汗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舌苔白腻、脉濡数等症状。

小妙招:排除体内湿气

1、保持室内干爽,防止外湿进入

人体内湿气产生不仅与自身的代谢有关,还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外界湿气会加重内湿,经常待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会容易导致湿气侵入体内。因此,在阴雨连绵的天气,尤其是回南天的时候,应该关闭窗户和门,将湿气拒之门外。

此外,不要穿未干透的衣物,就寝时也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彻底擦干身体和头发。还要避免淋雨,避免身体被水湿包裹。最好可以购买一台烘干机,将毛巾、衣物等完全烘干后再穿着。

一旦天气转好,湿气减轻了,应及时打开窗户通风,让空气循环流通,带走室内的湿气。如果室外湿气仍然很重,建议使用空调、抽湿机等设备,使室内空气干燥,避免湿气滞留。

2、合理饮食,减少内湿

脾虚湿困是春困的主要原因,应该通过健脾去湿的方法缓解。春季由于肝气旺盛、脾气较弱,脾胃主管四肢,脾气不旺盛会导致四肢酸软无力,因此需要补脾。对于内湿不严重的人来说,在饮食方面,可以通过吃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等食物进行调理,缓解湿气。

对于脾虚的人,可以用瘦肉、猪骨加入北芪、党参、白芍、茯苓等药材煲汤饮用,有助于健脾。
对于湿气重的人,出现瞌睡、困倦、身重的症状,可以用藿香、豆蔻、薏米、芡实、扁豆、赤小豆等煲汤饮用,有助于祛湿。
如果肝火旺盛,可以食用冬瓜、大白菜、白萝卜、凉瓜等清肝泻火的食物。

3、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与营养和水分代谢有关,最好的方式是保持饮食适量和均衡。酒、牛奶、油腻的食物难以消化,容易导致肠胃胀闷、发炎。糖和油炸食品会产生过氧化物,加剧炎症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和寒性的蔬菜水果会导致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受阻,不宜过多食用。例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减少蔬菜的寒凉属性。

4、适量运动

运动出汗是排湿的好方法,特别是长期呆在空调房间的上班族,通过运动出汗可以排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对健康非常有益。

每天坚持适量运动对身体非常有益。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的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5、注意室内通风

通风不良是加重湿气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室内环境和身体内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封闭的房间里等。

平时要适当开窗通风,特别是房间内湿气较重时。

6、适当保暖

只追求风度,不顾温度的行为,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不要太冷,洗头后及时吹干等。

温馨提醒,夏季炎热湿气重,因此需要多喝凉茶,注意室内通风,饮食清淡少油腻,还需要多运动哦。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