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还是有些人手脚冰凉,这是寒气重的表现。那么,如何去除身体内的寒气呢?小编为您介绍了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寒气
以下症状可能属于寒气重:手脚冰凉、怕风怕冷;肿胀、疼痛;腹痛、腹泻、分泌物清稀、色白;口干渴,面色青白、舌苔白;背部酸楚不舒;呕吐、咳嗽、吐痰、鼻塞、喷嚏等。
当然,以上只是寒气的一些表现,每个人体内都或多或少有寒气,特别是夏季,容易被寒气入侵,例如长时间使用空调、饮用冷饮冰水、夜晚睡觉时受凉等。
寒气会给人体带来哪些疾病呢?常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疾病,例如慢支、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大多数都与寒气有关。
如何在三伏天消除寒气
1、吃羊肉:中医认为,伏天的人体容易受到暑、湿、邪气的侵害,营养学家也发现,在此期间吃羊肉营养最高。可以喝羊肉汤,同时加入辣椒油、醋和蒜,促使全身大量出汗,从而排出体内积聚的热气和毒素。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吃羊肉,热性体质、容易上火、易产生疮疡的人,不适合在三伏天食用羊肉。
2、贴“三伏贴”:根据中医的观念,贴“三伏贴”可以通过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适用于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症状。同时,也能增强免疫力,特别适合经常咳嗽感冒或易感受寒性病症的人士。
3、进行艾灸: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通过在体表穴位上进行艾灸,可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灸疗有禁忌,如阴虚阳亢和邪热内炽的人不宜使用,面部穴位和重要脏器部位也不宜直接灸热。
4、使用刮痧: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具有活血化瘀、调整内脏阴阳平衡等作用。刮痧后,可以喝一大杯温开水帮助排毒,同时要保护好刮痧部位,避免受凉。
5、多食用姜:姜是助阳之品,尤其适合在夏季食用。姜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还有促进消化和消除水肿的作用。可以常含鲜姜片,早上起床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嘴里慢慢咀嚼姜片,让姜的气味扩散到胃肠和鼻腔中。
6、拔火罐:拔火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拔毒泻热,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夏季拔火罐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不适合在皮肤破损的部位拔罐。
7、热水泡脚:每晚用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大汗排出寒气。但要注意,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通常控制在10-15分钟即可。
8、适量运动:夏季运动量应该适量,可在凉爽的早晨或黄昏进行“低调”运动,这样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引起不适。运动时注意补水。
当最高气温在30摄氏度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时间,最好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对于老年人来说,三伏时要停止剧烈的活动,保持充足的饮水,并备一些防暑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