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饮奶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病,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组织量减少,在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钙化和基质钙盐的比例正常。在大多数骨质疏松病例中,骨组织减少主要是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此病通常缓慢发展,但有些个体发病较快,常伴有骨骼疼痛和易骨折,生化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人体的骨骼是一种重要的器官,其强度取决于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的含量(合称骨含量)。35岁之前,人体的骨矿物质逐渐增加,然后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35-45岁是稳定期,随后开始下降,平均每年丢失超过1%。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快速下降,骨矿物质流失速度加快,与男性相比,女性的骨矿物质流失速度几乎是男性的三倍,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骨质疏松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西方国家,50-69岁妇女骨质疏松发病率为20%-28%,70-79岁妇女骨质疏松发病率可达40%,80岁以上妇女的发病率甚至高达80%。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预防骨质疏松尤为重要。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骨峰值水平,即骨峰值质量,是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因素,骨峰值高的人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较低;二是绝经期前后和老年期的骨矿物质丢失水平,与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这一阶段采取任何延缓骨矿物质丢失的措施都可能延迟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影响骨骼健康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体力活动、日光照射和营养状况。其中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控制的,而体力活动、日光照射和营养状况等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因素则是可以控制的。

膳食因素在骨峰值形成和延缓骨矿物质丢失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D在骨骼健康方面与膳食密切相关。牛奶富含钙和蛋白质,钙磷比例适宜,并有助于维生素D的生成,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是补充钙的最佳食品。

每100克牛奶含钙120毫克,每天饮用两杯牛奶可提供500毫克钙,牛奶中的钙处于溶解状态,吸收率较高,是补充钙的理想食品。国内外的多项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常饮奶的儿童和青春期女性的骨密度显著高于不常饮奶的女性,并且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低;每天饮用超过300毫升的人,腰椎骨密度约比不喝牛奶的人高出6%,髋部骨密度高出7%。因此,营养学家建议人们终身饮用奶制品,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目前,有些媒体报道称,大量饮用牛奶会导致骨质疏松,这引起了人们对饮奶的疑问。这些报道是根据西方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研究目的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并没有经过充分验证。事实上,任何东西过量都会产生不良反应,有些欧美人士每天饮用大量牛奶(每天1000毫升以上)或食用大量奶酪和肉类(蛋白质摄入量每天超过120克),这会增加尿钙排泄,导致骨钙流失。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