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到来,天气逐渐变炎热,使人昏昏欲睡、烦躁不安等。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精神和心脏的调养,以及饮食的注意。同时,养成午睡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立夏节气,我们该如何养心呢?下面详细介绍立夏养生的相关内容。
重视保暖,避免贪凉
对大多数人,尤其是关节患者来说,夏季应避免贪凉,不过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应向同事说明自己的情况,尽量减少使用空调或调高温度。最好随时备上一件长袖衣物,根据外界环境随时调整穿衣。一旦感冒,不要轻易使用发汗药物,以免出汗过多伤害心脏,避免气血淤滞,预防心脏病的发作。
多食果蔬,平稳心气
由于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温度上升,人们的火气难免上涨,常常出现心浮气躁的情况。为此,我们应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多食用水果和蔬菜,少食用肉类。对于肠胃不好的人,不能吃冰镇水果,最好选择一些凉性或温性的水果,同时尽量避免吃反季节的水果。凉性的水果包括:梨(肠胃不好的人少吃)、香蕉(不要空腹吃);温性的水果有:苹果(适合所有人,是一种非常好的水果,营养丰富)、柠檬、西红柿(胃酸过多者少吃);易于消化的瓜类、水梨、苹果等也不错。
以饮食补脾护心
立夏过后,温度逐渐攀升,人们会感到烦躁上火,食欲也会下降。立夏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重在养心。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喝牛奶,多食用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饮食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减少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的摄入。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和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和C的供给,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益。早晨可适量食用葱头,晚餐时可少量饮用红酒,以促进血液流通。
适当“增酸减苦”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对于人体脏腑来说,肝气逐渐减弱,心气逐渐增强。因此,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天气转热后,人体容易出汗,容易丢失体液,需要适当摄入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这些食物的酸味可以止汗敛泻、祛湿,预防过多流汗导致气虚伤阴,并且有助于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养护心脏,午休养生
夏天心阳最旺盛,功能最强。当气温升高后,人们容易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和心火过旺所致。此时,人们不仅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低,稍有不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立夏后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重在“养心”。因此,在整个夏季养生过程中,重要的是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食用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强化心脏的功能。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和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摄入,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立夏过后,可以适当调整个人的生物钟,养成晚睡早起的习惯,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增加午休。中午1点到3点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微活动就会因出汗而消耗体力,容易疲劳。因此,中午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避免加班工作。午休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建议在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时间过长可能会损耗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