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有哪些习俗呢?说到立夏的习俗,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其实,立夏的习俗很多,除了吃鸡蛋外,还有秤人、喝粥、吃立夏饭、尝新等有趣的活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立夏的九大习俗。
立夏的习俗
1、吃蛋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立夏吃蛋,石头踩烂”,意思是立夏吃蛋,就会充满活力。孩子们在脖子上挂着丝线编织的蛋套,里面放着煮熟的鸡蛋和鸭蛋,有些还在蛋上画图案,然后相互碰撞。这被称为“撞蛋”。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吃鸡蛋是夏天快速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的首选食物。夏天人们出汗多,消耗体力大,容易疲劳,食欲减退。这时吃一个鸡蛋可以快速补充能量,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对度过盛夏酷暑非常有益。
2、秤人
立夏吃完午饭,会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会挂起大木秤,用凳子悬挂秤钩,然后轮流坐上去秤一下体重。秤人的同时,还会说些吉祥的话。秤人的习俗源于民间传说,尽管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
3、喝粥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每年“立夏”这一天,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以平平安安、无病无灾。虽然这只是传说,但这种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多吃稀食,如粥和汤。这不仅可以解渴和消暑,还可以补养身体。煮粥时加入荷叶,可以开胃,有助于消化和清肠,还有解暑和止渴的作用。煮粥时加入绿豆或用绿豆单独煮汤,可以消暑解渴,清热解毒,还有利尿的作用。
4、吃立夏饭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立夏这一天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无论是乌米饭还是豌豆糯米饭等,主料都是最普通的米饭,但通过加入不同的食材和时令料,可以变出不同的颜色,从而引起人们的食欲。
立夏这天,南方人喜欢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和白糯米混合搅拌,煮成五色饭。另外,乌米饭也是立夏的美食之一。制作乌米饭其实也很简单:先将乌树叶捣碎,浸泡在冷水中,去渣后将洗净的糯米浸泡在乌树叶汁中,使糯米变黑,然后放入铁锅蒸熟,最后撒上一些白糖即可。据说,这个饮食习俗源于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
5、尝新
在很多地方,立夏时有“尝鲜”的习俗。人们品尝当季的食物,希望能够拥有健康和吉祥的象征。比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鲜水果和蔬菜。各种蔬果都应该多吃一些。
营养学界有一个说法:“每天五蔬果,你的生命是彩色的。”吃多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可以获得更均衡的营养。此外,新鲜蔬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力,还具有美白、抗紫外线、防止晒黑的作用。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6、做夏
在立夏季节,福州有一种叫做“做夏”的特色风俗。鼎边糊(又称锅边糊)是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的,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菇、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味道极其美味。凡是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居住的人都喜欢吃这种食物。
在立夏这一天,人们会煮鼎边糊来“做夏”,不仅是为了享受美食,还要一家人共同品味美味,增进感情。像涮鼎边糊一样,“一会儿就熟”,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福州人的传统美德。
7、食面食
我国北方种植多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的时候,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会制作和食用面食,以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不同的造型。面饼分为甜面饼和咸面饼,咸面饼的配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加砂糖制作。春卷则由精制的薄面饼包裹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用面粉拌蛋清封口,然后放在热油锅中炸至微黄色后捞起食用。
8、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在酷热的夏天,经常饮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消暑,起到清热解暑和利尿排毒的作用。此外,夏季气温高,人体水分流失多,经常饮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需要注意的是,茶叶中含有茶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因此夏天饮用茶的同时要注意避免过量。不要空腹喝茶,不要喝浓茶。如果出现“茶醉”的情况,应及时食用一些食物,喝一些水来缓解。
9、迎夏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这个节气。据记载,立夏这一天,帝王会带领文武百官去郊外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们都会穿着朱色的礼服,配上朱色的玉佩,而马匹和车辆上的旗帜都是朱红色,以表达对丰收的期待和美好的祝愿。还有人们相信,如果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立夏有个忌讳是不要坐门槛,特别是孩子。人们相信立夏坐在门槛上会在夏季感到疲倦和多病,一年的精神状态也不会很好。如果孩子不小心坐到了门槛上,就必须要连续坐满七个门槛,才能解除这个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