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迎降雪
北京大部分地区迎来了初雪,这也结束了长达107天没有有效降水的状态。根据北京市气象台的消息,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迎来了预期的降雪,预计今天白天将有小到中雪,夜间将阴有零星小雪转多云。由于路面温度较低,可能会导致道路结冰现象,因此建议有上班需要的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确保交通安全。今天的气温预计为-1℃到-4℃,体感十分寒冷,记得多保暖。
地面变白了,屋顶也变白了,一些树枝上还挂着银装。北京已经迎来了期待已久的雪!这场降雪终于符合了北京初雪的标准。虽然天还没完全亮,但社交媒体上已经充斥着一片欢呼、贴图的声音,许多人将这个冬天的初雪看作是“瑞雪兆丰年”。
据了解,降雪仍在持续中。早高峰时段,北京市气象台于6时15分发布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预计7日白天将阴有小到中雪,南风二三级,夜间则阴有零星小雪转多云,微风,气温将在零下1℃到零下4℃之间。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表示,这次降雪对PM2.5的清除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截至8时,大部分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级别为“3级轻度污染”。预计8日和9日受到西北冷高压影响,扩散条件将有利,空气质量有望达到“1级和2级优良”的水平。雨雪天气需谨防7种疾病危害
1. 皮肤干燥
皮肤是一个很敏感的器官,在冬季来临的日子里,皮肤的血管经常处于收缩状态,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明显减少,有些人还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皲裂和脱皮的现象,尤其是在下肢部位最明显。其中,洗澡的方式和频率与之密切相关。有些人为了追求清洁,习惯像夏天那样用浴皂和热水反复搓洗,而这样会把皮肤表面的油脂冲刷掉,导致皮肤干燥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洗澡时需要注意方法和频率,不要过于频繁,一天一次就足够了。而且最好避免使用香皂(因为香皂一般呈碱性,可能会让皮肤表面的PH值失衡),水温也不要太高,尽量选择含有滋润成分的沐浴露。洗完澡后应涂抹含有保湿成分的润肤膏,比如凡士林。
2. 胃部隐痛
冬天是胃病的高发季节。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了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胃炎多起病急骤,症状明显。慢性胃炎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它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胀气、打嗝、胃酸反流等症状,病情严重时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对于胃,从进食开始保护就非常重要。进食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所以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和卫生,不要过度疲劳和熬夜,戒烟戒酒。对于慢性胃炎,可以吃一些能够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浓稠的肉汤、鱼汤和羹类食物。对于溃疡病患者,则应避免过度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应多吃一些新鲜蔬菜、牛奶、鸡蛋等,避免摄入油炸和刺激性食物,如尖椒、韭菜、过咸的食物等。
3. 冬季传染病
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有流感、风疹、麻疹等,还有一些较少见但更为致命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腮腺炎和出血热等,这些都与干冷的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有关。气候变化是对人体免疫力的一次考验,如果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封闭的室内空气无法与室外空气交换,那么疾病很可能频繁光顾。
不要因为怕冷就一下子穿上很厚的衣服,也不要整天呆在空调房里享受暖意。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动起来,因为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呼吸系统也有很好的锻炼作用。爱运动的人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不需要穿得像个球一样才能出门。当然,进入流感高发的季节,接种流感疫苗也是非常必要的。
4. 咳嗽流涕
天气变冷后,我们的呼吸系统首先要受到考验。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肺心病等呼吸道疾病都会出现咳嗽、咳痰、流涕等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用药进行治疗。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对居室环境也比较敏感,例如室内长时间弥漫着吸烟造成的烟雾,会加重咳嗽症状。
在众多气象环境要素中,空气湿度对呼吸道疾病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都证明,只有当室内空气湿度达到55%~65%时,才有利于各种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患者本人应该彻底戒烟,并尽量减少二手烟的接触。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要注意室内的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性。还应适当参加轻度的体力劳动或户外活动,比如散步、慢跑、做呼吸操,运动应该循序渐进,由慢到快,逐渐增加运动量。
5. 季节性忧郁
季节变化会影响人的情绪,特别是在冬季,气温寒冷,日照时间短,这样的环境会影响人体内的自然生物钟,导致短期内生物、生理节律紊乱,从而产生不适感。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胃肠道不适以及便秘是这种情况的早期症状。另外,还可能伴有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倦、睡眠质量差、内分泌失调、缺乏动力等,整个精神状态可能处于抑郁状态。
对付这种情况,多多参加体育锻炼是最好的方式;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并保持阳光充足,增加兴奋度;适当摄取高热量食物,如面包等富含纤维的粗粮;在萧瑟的冬季里,多晒太阳是非常必要的。阳光不仅可以驱除抑郁,还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对补钙也有好处。不要因为天气寒冷就减少运动量,运动起来,例如做一些太极拳的动作。
6. 关节疼痛
寒冷的天气容易引发关节疼痛。骨关节病主要侵犯四肢关节和躯干脊椎。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本病每次发作往往有一定的诱因,如劳累、活动量增加和寒冷,发作后经过治疗症状和体征会缓解。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生理性退行,是老化的一种表现。预防关节疼痛首要是注意保暖。
寒冷的天气会导致血液过多流向人体的重要器官,关节等部位则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容易引起关节疼痛。因此,在寒冷的天气中,需要保持室内的干燥,并且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增减衣物。另外,要注意饮食调理,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如牛奶、大豆等食物。同时,要注意休息和适当运动。洗热水澡或泡热水浴有助于缓解关节和肌肉的僵硬。
7. 痛风发作
痛风经常在寒冷的夜晚发作。痛风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疾病,有“富贵病”之称。随着动物性食品在饮食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痛风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它常见于中老年人和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目前,痛风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文明病”。痛风发病年龄一般在30~70岁之间,男性多见(约占95%),男女比例为20∶1,是一种“重男轻女”的疾病,常见于脑力劳动者、偏爱吃肉者、贪酒者和肥胖者等。
防止痛风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控制,避免大量摄入高嘌呤的食物,如沙丁鱼、鲤鱼、海鳗、虾、蟹、牡蛎、干贝等海产品,动物内脏(如肝、肾、肠、心等)和蔬菜中富含的嘌呤物质,如扁豆、紫菜干、干香菇、菠菜等。此外,还应戒除酒精,尤其是啤酒;多喝水;保持标准的体重。
结语:在如今的生活中,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但很多人对于寒冷季节需要预防的疾病了解不足。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在今后一段时间的生活中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