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凉洗脚加什么

手脚冰凉怎么调理?天气寒冷会使阳气收敛,导致气血循环减弱,导致手脚冰凉且特别怕冷。寒冷的季节,如果想要改善血液循环,除了进行补充中药食补外,可以尝试古老的睡前足浴养生法。下面为大家推荐几款中药足浴配方,对调理手脚冰凉有相当有效的作用,让身体暖和起来。

足浴与浸浴效果相似,但足浴更加简单方便。人体有12条经络,其中手脚各有六条,分别是足三阴、足三阳、手三阴和手三阳,它们相互连接;中医认为内火会上升,通过温暖脚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通过连接的经络从而温暖全身。足上的足三阴与肝、脾和肾有关,足三阳与胆、膀胱和胃有关,因此加强脚部气血循环对于保健内脏器官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积聚在脚底的毒素。

此外,温水热力刺激脚底的涌泉穴,对于改善水肿、失眠和头痛也有帮助,可以说一举多得。如果想增强功效,可以利用不同的中药配制足浴药液,热力可以帮助药物更好地渗透,有助于行气活血、消肿散瘀,增强身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荆芥防风浴:预防外感

天气转冷,稍不注意身体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尤其是风寒感冒更加普遍。想要预防外感,可以不时选择一些驱散风寒的中药进行食疗,或者制成药液进行浸泡或足浴,有助于预防风寒感冒,尤其在初发期间可以减少恶化的机会。中药如荆芥、防风、羌活和紫苏叶等都是发汗解表的中药,具有驱散风寒的作用,通过发汗去除表邪,治疗恶寒、发热、头痛等外感症状。

材料:羌活1两、独活1两、防风1两、荆芥1两、紫苏叶5钱

做法:加入清水8碗煮沸,加入材料煮45分钟,去渣取液,等待略微温暖后,浸泡足部20-30分钟。

功效:辛温散寒,防止感冒。

川芎白芷浴:温肺通鼻

正值季节交替,除了容易患上风寒感冒外,肺气虚的人在秋燥和寒气的影响下容易引发鼻部敏感,表现为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头晕头痛等症状。想要缓解鼻部敏感的不适,在驱散风寒的同时,可以使用一些宣肺通鼻的中药进行足浴,例如白芷、辛荑花、苍耳子和藁本等。白芷和藁本都能驱散寒邪,而辛荑花和苍耳子有助于宣通鼻窍,舒缓风寒感冒的不适,尤其对于鼻塞和头痛更有针对性。

材料:川芎1两、白芷1两、辛荑花1两、苍耳子1两、藁本1两

做法:加入清水8碗煮沸,加入材料煮45分钟,去渣取液,等待略微温暖后,浸泡足部20-30分钟。

功效:宣肺通鼻,止眩止晕。

当归干姜浴:暖身消寒

受寒气影响,寒底人士或气血循环较差的人士更容易感到寒冷。除了食用温热补品如羊肉、鹿茸等进行身体补充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温热活血的中药来进行足浴,例如干姜、附子和吴茱萸都属于温药,具有散寒止痛和温经通脉的功效,有助于通畅经脉,帮助驱散寒气,使身体保持温热。如果能增强气血循环,效果就更好了,可以加入行气活血的中药如当归和党参等,使得气血畅通,全身得到温暖。

材料:干姜1两、附子1两、党参1两、当归1两、吴茱萸5钱

做法:加入清水8碗煮沸,加入材料煮45分钟,去渣取液,等待略微温暖后,浸泡足部20-30分钟。

功效:行气活血,暖身消寒。

丁香胡椒浴:利水消肿

除了怕寒冷外,也有很多人一年四季都有水肿问题,特别是脚部浮肿。水肿的问题与肺、脾和肾有关,全身水肿多与肾功能下降有关,而脾虚和肺虚容易导致水湿和湿气积聚在脚部。胡椒具有行气作用,泽兰、益母草和赤小豆都有利水消肿的功效。使用温热的丁香浸泡可以增强整体机能,对于去除水湿也有帮助。

材料:丁香5钱、胡椒5钱、泽兰1两、益母草1两、赤小豆1两

做法:加入清水8碗煮沸,加入材料煮45分钟,去渣取液,等待略微温暖后,浸泡足部20-30分钟。

功效:温肾驱寒,利水消肿。

足浴注意事项

平时每星期可进行2-3次足浴,但如果天气寒冷或用于治疗,可以每晚睡前进行足浴,让双脚保持温暖。然而,在进行足浴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水的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防烫伤,特别是老年人应先用手试水温。

2. 不宜在进餐前后或过饥过饱时进行足浴。

3.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出血等疾病的人不一定适合足浴,应先咨询中医师的意见。

暖水袋放于腰间可以温补肾脏

除了足浴之外,还可以将暖水袋放在腰间,有助于温补肾脏,有益于肾脏和身体的健康。腰部有肾经,肾脏主宰身体的多个部分机能,包括生殖、内分泌、脑部、神经系统、骨骼等。肾脏功能好,身体自然健康,老年人也不容易出现白发脱落、性功能下降、腰膝酸软等问题。在今年的冬天,不妨尝试一下。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