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季节如何养生

大暑养生方法有哪些?大暑节气到来,预示天气将达到最热,炎热的天气给人们的外出带来了许多不便。在生活中,人们有许多关于大暑的养生方法。接下来,小编将介绍一些关于大暑养生的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在大暑节气中带来更多的帮助。

炎热汗多,营养消耗大

刚进入8月,天气温度开始急速升高,一些夏季常见的疾病也随之频发。

夏季炎热导致人体出汗多,体内丧失大量水分,脾胃消化功能较差。与此同时,炎热的天气也影响着人们的食欲。除了要注意饮食清洁和清淡为主外,还要注意补充适量的营养物质。

养生专家指出,人们在相对湿度为45%~65%的环境中感觉最舒适也最健康,但在多风少雨的立夏天,室内湿度达不到这个水平。如果你每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嗓子和鼻子发干,说明需要给室内空气增加湿度。

夏日烦躁与“心”有关

夏天一到,许多人感觉整个人都很疲倦。例如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人们想要调整精神,但却无能为力。专家认为,这与心脏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与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

心脏对应“夏季”,也就是说夏季心脏功能最旺盛。因此,提醒大家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身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夏季情绪波动较大,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下降,人们的生活规律稍有不合理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很常见。因此,在“大暑”季节要做好自我调节,保持愉快的心情。

多吃稀食有利于补养

专家指出,多吃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例如,在早、晚进餐时食用粥,午餐时喝汤,这样不仅能够解渴、清凉,还可以补养身体。

在煮粥时加入一些荷叶,称为荷叶粥,味道清香,略带苦味,可促进消化、开胃,有消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入一些绿豆或单独煮绿豆汤,具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注意补充适量的营养物质

1.补充充足的维生素,例如多吃一些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新鲜水果和蔬菜。

2.补充水和无机盐,尤其要注意补充钾,吃一些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和蔬菜都是很好的钾来源。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例如西瓜、苦瓜、桃子、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都有很好的消暑作用。

3.适量补充蛋白质,例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来源。

从冰箱取出食物不要急于食用

随着天气转热,人们喜欢吃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水果和饮料。然而,有些人,尤其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完后的半小时左右很容易出现剧烈腹痛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寒战等症状。

专家指出,这种痉挛性腹痛是由于吃了冷藏食物引起的。人体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温度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预防的简单方法是,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于食用,等一会儿再吃,并且一次不要吃得过多。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来说更要注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由于“立夏”时天亮得早,人们早起,而晚上相对睡得晚,很容易导致睡眠不足,因此要增加午休时间。正午1点到3点是气温最高的时间,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液供应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因此,中午人们常常感到疲倦,想打个盹。

对于那些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可以在午间时分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专家认为,午睡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使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吹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感冒。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