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运动常常发生在体育课、运动训练和比赛后。有些人因为口渴而在运动中或者运动结束后大量饮水,导致腹胀、胃痛等不适感;还有些人虽然口渴难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能等到运动结束很长一段时间才敢补水,结果造成脱水和各种疾病。那么剧烈运动后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不要蹲坐休息
这是非常常见的做法,运动结束后感到疲劳了,就蹲下或坐下认为这样省力且能休息。然而这是错误的做法:运动结束后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严重的话会导致重力性休克。因此,每次运动结束后应该调整呼吸节奏,步行甩臂,并做一些放松、调整的活动,促进四肢血液回流到心脏,有利于还清"氧债",加快体能恢复,消除疲劳。
二、不要贪吃冷饮
运动会导致身体大量出汗,尤其是夏天,大量水分的流失会导致口渴、急需喝水的感觉,在年轻人中尤其常见,他们喜欢买一些冷饮来解暑和解渴。然而此时人体消化系统仍处于抑制状态,功能低下。如果为了一时的凉快和解渴而贪吃大量冷饮,很容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甚至引发肠胃疾病。因此,运动后不要立即贪吃大量冷饮,可以适量补充一些白开水或盐水。
三、不要降温太快
运动时肌体表面血管扩张,体温升高,毛孔张开,导致出汗增多。如果在运动后立刻进入冷气房间或者在风口附近晾凉,或者用冷水冲头,都会导致皮肤紧缩,关闭毛孔,汗液无法正常排出,进而打乱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降低免疫功能,引发感冒、腹泻、哮喘等疾病。
运动后吸烟,吸入肺部的空气中混入大量烟雾,一方面减少氧气含量,不利于还清"氧债",很难消除肌体疲劳;另一方面当人体吸入带有烟雾的空气时,会影响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造成运动后缺氧引起的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症状。
剧烈运动的好处
提高肺活量;提高胰岛素敏感度,稳定血糖;稳定血脂水平;降低血压;改善血小板聚集;提高心脏功能;提高免疫力;使人体不易发炎;降低患肥胖症风险;减轻心理压力。
少数人不适合剧烈运动
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心脏病有很多种,其中肥大性心肌病占1/3,还有心肌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建议以下六类人少参加剧烈运动:
1、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2、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
3、心肌炎和感冒患者(感冒后容易发生心肌炎,因此不适合在感冒后进行剧烈运动)。
4、有冠心病家族史和严重心律失常者。
5、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
6、平时很少参加运动的人。
贴心提示:运动过程中及时补充运动饮料,一旦出现心慌、头晕、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休息,切忌勉强继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