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运动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换季之际,疾病来袭,大家尤其要注重健康和预防疾病。运动有利于健康。但是在秋季运动要注意几个事项,这样才能保证你有效运动,不受伤害。下面一起来看看秋季运动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及时补水防止秋燥

从潮湿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天,气候一下子干燥起来,温度也降低不少,人体容易积累一些燥热,而且秋季空气中湿度减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此外,运动时丧失的水分会加重人体的水分不足反应。因此,运动后一定要多喝开水,多吃梨、苹果、乳类、芝麻、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或者平时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汤等食物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

二、晨跑锻炼不宜路边

秋天在林阴大道上慢跑,呼吸清新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在城市中,车水马龙的马路越来越多,很多人为了省事,在马路边慢跑来锻炼,其实这种做法很不健康。因为秋季气候干燥,灰尘容易飞扬起来,使空气受到污染。在马路边跑步,肺活量会增加,吸入更多的灰尘和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无形中增加了对身体的损害。因此,晨跑和锻炼最好选择在公园等安静又清洁的地方进行,而不要在马路边慢跑。

三、锻炼同时保证睡眠

健身运动一定要在最佳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下,用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健身运动中,才能取得身体锻炼的成果和精神愉悦。俗话说"春困秋乏",进入秋季气候宜人,日照时间变短,利用这一好时机尽可能保证睡眠充足不仅能恢复体力,保证健康,也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秋季要遵守人体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这样再加上有序科学的锻炼,身体才能越来越好。

四、调整饮食增强体力

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会增加,导致热量摄取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人们睡眠充足,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所以,在秋季既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体力,另一方面也要小心体重增加,尤其是本身就肥胖的人。要注意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避免摄入过多油腻食物,免得加重肠胃负担。因为油腻食物会使体温和血糖上升,使人感到疲惫萎靡,产生疲劳感。

五、做好准备预防拉伤

对于任何一种运动来说,准备活动是必须的。因为秋季气温较低,人体肌肉和韧带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令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下降。所以,在锻炼前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免引发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使锻炼反而成为一种伤害。

六、循序渐进切忌过猛

有人认为运动量大才能身体好,抵抗力强,但事实并非如此。运动和吃饭、睡觉一样,适度才是最好的。从中医角度讲,秋天是人体精气收敛内养的阶段,因此运动也应该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应当逐渐增加,循序渐进。合适的锻炼应让你感到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在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是锻炼效果好的标准。相反,如果锻炼后感到非常疲劳,休息后仍然感到不适、头痛、头晕、胸闷、心悸、食欲减少,那么可能是运动量过大,下一次锻炼时一定要减少运动量。

七、运动保护预防损伤

秋季气温开始下降,人体肌肉和韧带容易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缩,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容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都要注意运动方法,除了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还要重视运动的幅度和强度,不要勉强自己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

八、晨起锻炼不能空腹

有些人习惯早上起床就去锻炼,锻炼完再吃早饭,但这对身体不太好。因为在运动时,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经过一夜的消化和新陈代谢,前一天晚上吃的东西已经被消化完了,身体中基本没有可供消耗的能量。如果此时空腹锻炼,很容易发生低血糖。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所以,在起床后进行运动前应适当喝些糖水或吃点水果“垫一垫”,这样让身体获得一些启动的能量,更有利于健康。

九、注意衣着防止感冒

秋季和夏季不同,清晨气温已经开始降低,运动时一般会出很多汗,稍不注意就有感冒的危险。因此,醒来后不要穿着单薄的衣物立刻到户外活动,而是给身体适应的时间。尤其是老年人,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因为老年人的椎间盘松弛,突然从躺着变为站立可能会扭伤腰背部。有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更要小心,可以在床上伸展一下关节,稍微休息一会再下床。

十、酒足饭饱不宜运动

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已经很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了。晚上睡得晚,早上工作又多。因此,很多人没有时间早上锻炼,只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晚饭后。保持锻炼是一件好事,但是饭后立即进行运动,即使只是散步,也不利健康。这是因为饭后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大大增加,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环相对减少。如果立即开始运动,会影响消化过程,易导致胃肠病。因此,饭后30分钟再进行运动较好。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