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养生八个原则 换衣不宜过早

清明节气养生方法有哪些? 清明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让人感到疲倦嗜睡。那么我们要如何提神摆脱疲倦呢? 养生防病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清明节气的养生原则。

1. 心情舒畅、动中有静

在清明这个节气中,易发生高血压,所以保持心情舒畅非常重要。选择柔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等动静结合的锻炼方式。避免参加竞赛性活动,以免情绪激动。还要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屏气引发血压升高。

2. 换衣不宜过早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指的就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多变。早晚温差较大,所以应该准备一件方便穿脱的外套。上班时早上穿一件风衣保暖,中午热了可以脱掉,晚上回家再穿上。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感冒。一般到清明过后,中旬才可以换春装。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可以调整衣物的增减,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以保持温暖。

3. 注意“病从口入”

多变的天气容易引起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病。此时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因此要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并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特别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4. 忌食“发物”

清明节也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的时期,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所以患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以适当吃一些凉性食物,因此在寒食节上一定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韭菜、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子、马蹄、梨、桃子、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鲜土茯苓煲猪展、咸菜滚黄沙蚬、猫爪草煲猪瘦肉等。

5. 悲伤莫要过度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怀念先人,表达哀思。当看到亲人的墓碑,容易引起人们的伤感和悲痛。但是过度的悲伤对健康是有害的,尤其是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人,更需要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此外,春季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节,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抑郁,会诱发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后我们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6. 防高血压复发

清明节前后人们的情绪波动较大,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他们怀念亲人,可能会导致失眠、食欲减退等,容易导致血压升高。为了减轻和消除异常情绪反应,高血压患者应尽快调整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可以选择动作柔和、动静结合的太极拳运动,以转移思维。同时应避免负重活动,以免屏气导致血压升高。

7. 养生重在养肝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春季的养生保健中,重在养肝。如果肝功能正常,人体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也会和谐。因此,清明节气的养生注重养肝。关于如何调养肝脏有多种方法,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8. 饮食清淡、以补益为主

清明时,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天气渐暖。阳光灿烂与阴雨绵绵交替,人体容易出现四肢麻痹。在调理饮食中,除了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进行补益。养血舒筋是非常重要的。推荐使用桑葚薏米炖白鸽(桑葚20克,薏米30克,白鸽1只,姜、盐、香油少许,文火炖2小时),它是一个很好的食补佳品。饮食要清淡,定时定量,限制盐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上火。可以多食用一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菠菜、山药等。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