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疾病的根源是什么

人们常常遇到头疼脑热的情况,自然会想去医院或药店寻求帮助,以期望“药到病除”。然而,事实上,人体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自愈能力,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许多疾病也能自行缓解。

“这种自愈能力是生命的本能。”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洪昭光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说,从某种程度上说,医生治病只是激发和支持人体自愈能力的过程,真正治愈疾病的是人自己,而不是药物。

超过30种激素帮助自愈

这一观点与德国《生机》杂志200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相吻合,研究人员发现,只要注意养生和改善生活习惯,60%-70%的疾病都能够通过自愈实现。这是因为,人体内部实际上蕴藏着一个大型“药房”,其中包含各种激素,这些激素就像是“药房”里的药材,通过各种组合配方,可以制备出超过30种药方。

此外,人体还配备了一个高效的自愈系统,包括免疫功能、排除异物能力、修复能力(愈合和再生)、代偿能力、内分泌调节能力、应激能力等等。当身体不适或生病时,自愈系统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体内的异常信号,调整各种生理功能,并及时启动“药房”中的激素,进行配方和治疗,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相反,如果身体的自愈能力彻底遭到破坏,即使是最出色的医生也无法挽救生命。艾滋病之所以成为“不治之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免疫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

“药房”能满足各种治疗需求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杨力教授告诉记者,只要与这些激素合作得当,充分调动它们的积极性,就能够保护健康的大门。事实上,大多数轻微的疾病即使不用药也能自行恢复,甚至一些医学难题也可以自然愈合。

感冒。 当细菌或病毒入侵人体时,自愈系统会迅速组织免疫细胞来对抗。感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大多数感冒都可以自愈,通常需要5-7天的时间。事实上,没有药物能直接治疗感冒,市面上的抗感冒药只是缓解鼻塞、咳嗽等症状而已。

美国“健康播报网”建议,感冒后,需要注意以下9件事情:找一个舒适的床躺下;补充维生素C,可以选择含维C丰富的水果;吃一块黑巧克力,可可中的成分有止咳作用;在床边或沙发边放置加湿器;食用流质食物,热汤和热粥都是不错的选择;喝足够的水,每天至少喝2000毫升;避免乳制品,特别是难以消化的奶制品,感冒时最好不要食用;使用非处方药如布洛芬、解热镇痛药或止咳糖浆;耐心等待7天左右,让症状自然消失,如果症状一直持续或急剧恶化,最好请医生诊断。

小伤口。 当身体遭受机械或物理损伤时,它会默默修复伤口,促进痊愈。比如,在不小心摔伤皮肤导致出血时,血小板就会自动触发止血机制,伤口不久后就会自然愈合。除了表皮损伤外,比如胃溃疡、口腔溃疡等“创伤”,甚至包括骨折和脑损伤等,只需要身体开始自我修复,产生新的细胞,使损伤的组织结痂脱落,形成新的肉芽组织,自愈过程就完成了。

“当然,自愈还需要一些条件,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例如,皮肤溃烂时,要及时消毒伤口;骨折后需要使用夹板,在一周后补充适量的骨头汤;如果溃疡成为问题,应少食用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是为了自愈提供物质条件。”

轻度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当体内出现多余的废物时,它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清洁。例如,肝脏和肾脏可以完成体内的排毒功能。如果体内积累了过多的脂肪热量,通过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有效控制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等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发展,无需使用药物,只需定期监测身体情况,就能消除潜在的健康隐患。

失眠。 一些精神因素导致的疾病,也可以通过自愈能力自行痊愈。例如失眠,很多情况下,过早使用安眠药只会副作用大于益处。其实,放松心情、适度运动才是治疗的根本。肠易激综合征和一些勃起功能障碍,最根本的原因是过度紧张,因此调节心理状况才是治疗的关键。

发烧、腹泻等不适症状。 一些不适症状本身也体现了人体自愈能力的作用。首先是发烧。当身体受感染时,体温上升是一种保护机制,可以抵御某些病菌的繁殖。因此,低于38℃的发热,通常多休息、多喝水即可缓解,不需要使用退烧药。如果身体虚弱,还可以适度补充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以满足身体能量需求。

其次是腹泻。孕妇呕吐是对胎儿的一种保护机制;很多情况下,腹泻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我们食用有毒食物时,通常会出现腹泻和呕吐,这是为了尽早排除有毒物质,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此时,只需要禁食,让肠道充分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即可。

唤醒你的自愈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体内“药房”储备充足,以便在需要时随时调用呢?国内外专家为此提出几个方法,帮助唤醒身体的自愈能力。

避免滥用药物。杨力教授提醒,千万不要一看到“炎”字就想到消炎药或抗生素,否则即使能缓解一时的症状,也可能导致药物抗性,对身体造成长期伤害。此外,通常情况下,药物的副作用与药效成正相关。

保持良好的心情。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医生、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罗莎琳德·怀特表示,积极乐观的人身心更健康,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肺功能也更好。

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杀伤病毒细胞的能力降低。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每周仅睡4小时的人,对抗流感的抗体比每晚睡7.5至8.5小时的人少一半。

与两个新朋友交朋友。研究显示,社交生活越少,大脑就会有越多焦虑引发的化学物质,从而增加患病风险。一项针对276名年龄从18岁到55岁的成年人的研究表明,与六个以上朋友交往的人比朋友更少的人抵抗感冒的能力要强4倍。

养一只宠物。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肿瘤学教授爱德华·T·克雷甘建议,养一只宠物可以增加体内内啡肽和催产素的含量,同时降低应激激素皮质醇,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多走路,少开车。研究发现,开车者在四个月内患病的几率是步行者的两倍。而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随身携带笔。这样可以避免使用医院、银行、快递员和餐厅服务员等人提供的笔。自备一支笔可以防止接触到病毒,因为感冒和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手触传播。

让孩子“脏”一点。与独生子女相比,家中有兄弟姐妹、接触小动物、在农村生活的孩子患过敏症或哮喘的几率更低。适当接触一些如灰尘、泥巴等物质,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