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煮越久越好吗为什么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进补,只有虚证的人适宜。而且虚证又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不同类型,不同器官也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在进行补益之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了解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并根据个体的状况进行对症施用。比如,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说,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

煎中药的火候要掌握好

煎中药需要注意火候,也就是煎药的火力和煎药时间。火候的掌握需要结合药物的性质来进行。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主要成分是挥发油,久煎会导致挥发过度,损失药效。这类药物一般要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

而补益类药物因为质地滋腻重,需要久煎才能提取药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再改为文火煎熬。头煎药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在煎煮时间较长的药物中,需在煎煮过程中搅拌2-3次,以防止底层药物焦糊。有些人在煎药时不小心煎糊了,就加水再煎,然后让病人服用,这样做是不妥的,甚至可能危险。因为焦糊的药物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

煎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浓

很多人认为,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药物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如果持续不断地煎,反而会导致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持续蒸发而减少,甚至会在长时间高温中破坏药效。因此,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具有不同的煎煮时间要求,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煎煮。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