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散步的危害大
如果餐后立即散步,血液将被运往全身其他部位,从而减少了胃肠的血液供应,导致食物无法充分消化。
此外,胃内的消化液是在进食的刺激下产生的。只有在胃部饱胀的情况下,胃液才能分泌充足。如果在餐后散步,胃部会快速蠕动,将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过早地推入小肠,导致食物的营养无法得到充分消化和吸收。
有些人感到“吃饱”只是因为胃部感觉饱胀,但实际上身体并未吸收足够的营养,仍然处于“饥饿”状态。此时匆忙起身并行走,必定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坏了胃的正常消化过程,容易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对于一些患有胃下垂的人来说,餐后不宜散步,甚至连一般的行动也应减少。他们可以在餐后平卧10分钟。因为餐后胃内充盈,直立活动会增加胃的振动,加重胃的负担,引起或加重胃下垂。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最好不要在饭后运动。因为餐后胃肠活动增加,胃肠部分血流增加,而脑部血流相应减少,从而加重病情。
此外,对于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慢性食道疾病以及进行过胃部手术的患者来说,餐后散步也是不利的。它可能导致心绞痛,加重头晕,上腹饱胀不适,体位性低血压、早搏、心动过速,甚至阵发性房颤等。
此外,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就餐环境室内外温差较大,进餐时可能会出现面色潮红、大汗淋漓的情况。如果匆忙离开餐厅,在寒风中行走,汗腺和皮下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会突然收缩,容易导致寒风头痛,并增加心脏的供血负担。
因此,饭后适当静坐,闭目休息30分钟后再进行活动会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