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元宵节汤圆的做法

元宵佳节,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这天都会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我们对祖先遗留下来的这个传统风俗可是非常留恋啊!汤圆不仅是一种传统食品,还具有滋补保健的药用价值。那么你知道汤圆的做法有哪些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款做汤圆的方法,让大家享受健康美味的汤圆,一起来学学吧。

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具有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的功效。《本草经疏》载,糯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

此外,各类汤圆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营养价值就更高了。因此,中医历来将元宵视为可补虚、调血、健脾、开胃之物,现代营养学家也非常推崇元宵的保健功能。

一:山药汤圆

生山药150克,洗净,蒸熟,去皮,放在大碗中,加入白糖150克、胡椒面少许,用勺压拌调匀成泥馅备用。糯米粉250克调水适量,揉成软料,与山药馅包成元宵,煎煮皆可。山药具有补肾滋阴的功效。

二:珍珠汤圆

珍珠粉0.3克,枣泥50克,加糖适量,包入糯米粉中做成元宵,每次食用10个,早晨作点心食用,经常食用对由神经衰弱所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效果。

三:醪糟汤圆

醪糟汤圆是我国民间一道历史悠久的小吃,广泛流行于长江流域,如四川、湖南、江浙等地。将醪糟兑水烧开,放入汤圆(通常是无馅的小汤圆),待汤圆浮起后,加入少量桂花即可。醪糟汤圆清香爽口,有酒味但不浓烈。此外,还可以在水沸时打入蛋花,营养口味都更佳。

糯米作为一味中药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具有温胃健脾、益气止泻、生津止汗的作用。做成醪糟汤圆后,不仅增强了其补益功能,还增加了活血通络的作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不良者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对慢性关节炎患者有助于活血通络止痛;对大病初愈、身体虚弱、贫血、手术恢复期的病人,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四:肉麸元宵

糯米250克用水泡两天,淘洗干净,水磨成浆,用白布滤过,晒干成粉。小麦麸60克炒成黄色,猪肉剁茸,葱、姜切成末,加盐、味精、清水适量,搅拌成馅,用加工好的糯米粉包成元宵,放入沸水中煮熟即可食用。肉麸元宵具有收敛止汗的作用,可治疗小儿盗汗。

小编提醒:营养丰富但不宜多食

糯米虽然可以开胃调虚,但做成糕饼,如汤圆,质地细腻,不宜被肠胃消化。《本草纲目》早就有记载,糯米黏滞、难以消化。《本草逢原》也说,糯米若制成黏饼,性难以运化,病人最好不要食用。因此,中医主张老人、小孩、大病初愈者少食用元宵为宜。另外,糯米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如果吃了糯米导致便秘,可以喝点萝卜汤来缓解。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