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湿气重怎么调理男

一、艾叶泡澡除湿

艾叶泡脚具有驱寒的作用。艾叶属于阳性药物,用艾叶水泡脚可以有效祛虚火、寒火,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疾病。对于体质寒湿重的人来说,每周一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的,但泡脚时需要停止食用寒凉食物。不要再让寒湿侵入,慢慢地你会发现再吃滋补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在逐渐增强。夏季使用艾草泡脚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长期吹空调导致的感冒、发烧等症状。但是专家提醒,艾叶属于苦性物质,一般都具有凉性作用,有降火特别是降肝火的作用,因此,“对于体虚、气血不足的人,建议在泡脚前喝一碗红枣桂圆汤或茶,以补充体内可能损耗的元气。”艾叶泡脚对身体有好处,但也不能过于频繁。据了解,艾叶泡脚会将虚火、寒火引向下部,会导致头面部的气血不足,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以及情绪上的变化等。可将生姜、菖蒲、藿香各50克,艾叶100克放入大锅,加满水,煮开后再熬10分钟;用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适量的热水,泡澡15-30分钟,有助于全身的湿气化解和杀菌作用。

二、喝薏米红小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被称为“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薏米可以治疗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补胃,长期食用还能增加身体的活力。赤小豆是红色的,入心,具有补心养血的作用,古籍里记载“久服令人瘦”,也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具有减肥的作用。赤小豆还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的功效。现代人压力大,心气虚;饮食无规律,运动量少,脾虚湿盛。薏米和赤小豆正是适合解湿、补心、健脾胃的食材。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被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过大负担。夏天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食材可以起到养血、祛湿的作用。实践证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效果,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对于中老年肥胖的人,效果尤其好。

三、北风起时保持室内通风

其实,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与自身代谢有关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与环境有关。在潮湿的天气中,湿气更容易侵入体内。建议在潮湿天气中,要关闭窗户和门,以防湿气进入室内,否则家具和电器很容易吸湿。此外,不要穿湿透的衣物,也不要使用湿润的被子,洗澡后要彻底擦干身体和头发。还要避免淋雨和涉水,防止水分湿气包裹身体。一旦遇到北风或天气转好、湿气减少时,应及时通风,将室内湿气带走。如果环境湿气仍然很重,可以打开风扇或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流通。

四、热水泡脚

用热水泡脚是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进入伏天后,很多人都会忽视这个好习惯,其实越是炎热的天气,湿邪越重,所以热水泡脚更加必要。医生解释说,伏天阳气最盛,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起到健脾、祛湿、通经、利水的作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了。对于出现四肢乏力、困倦和食欲减退的人来说,可以在热水中加入威灵仙(祛湿)20克、苍术(通经)15克、白术(健脾)15克,效果会更好。如果您希望泡脚能够补益精气、强筋壮骨,适合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可以在水中加入杜仲20克、川断15克、伸筋草30克。容易双脚冰凉的人,可以加入桂枝15克温通经络。高血压患者适合加夏枯草30克、泽泻15克,夏枯草可以清肝火,泽泻可以利水去湿。对于静脉曲张的人,可以加入当归20克、牛膝25克,这两味药可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五、多运动也除湿别怕流汗!

平时要多动一动,即使您目前没有运动习惯,也要多做家务或其他体能活动,尽量为身体制造锻炼的机会!流汗可以加快体内多余水分的代谢排出!运动可以让体内多余水分顺畅排出,每天扭动身体、运动一下,养成流汗运动的习惯是必要的!跑步、打球、骑自行车,甚至仅仅是简单的伸展操或局部运动,不仅可以消除湿毒,还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白天(尤其是早晨)进行运动可以更有效地加强新陈代谢,不过,如果您只能在晚上运动,也没有关系!即使早上很忙,花5分钟做个简短的伸展操也有帮助!总之,只要有运动就是好事!

六、汤水去湿

推荐山药芡实扁豆排骨汤。材料可选用怀山药15克、芡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制法:将怀山药浸泡于水中,稍后,将扁豆和薏米炒至微黄。洗净血污并切块猪排骨,将芡实、北芪和白术用清水冲洗干净。将所有材料放入汤锅中,加适量水,用中火煮沸后再煮1小时半,调味后即可食用。此汤具有健脾醒胃、去湿抗疲劳的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的人尤其适宜。

七、少吃甜食和生冷食物

在湿气重的环境中,不要食用伤害脾胃的食物。例如凉拌食品和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要控制摄入,因为“甜腻化湿”。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制品或寒凉的蔬菜水果会使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建议不要大量食用。例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在烹调时最好添加一些葱和姜,以减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八、按摩三个穴位

按摩人体三个凹陷处的穴位可以祛除湿气,这些穴位是身体的排湿之口。膝窝的委中穴位于膝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一个穴位叫做委中穴,沿着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个穴位不通畅,湿气就无法排出体外,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敲打不少于36次。肘窝的曲池穴位于肘外侧的横纹上方,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是大肠经湿浊之气的聚集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如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可以连续拍打肘窝位置约5分钟,直到感觉酸胀为止。腋窝的极泉穴位于腋窝的最高点,腋动脉搏动的位置,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清除心脏的火毒。常常按摩或拨动这个穴位,不少于36次,每天至少两次,有助于舒缓经络,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适症状,包括白领经常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

九、避免运动后立即吹空调

夏天,运动过程中,身体会发热出汗。有些人喜欢运动结束后立即靠近空调降温。这种做法往往很容易导致湿气的滞留。因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毛孔会张开,释放热量,突然暴露在冷空气中,毛孔会收缩,热量和汗液无法顺利排出体外,滞留在体内,形成湿气,进而导致身体不适。另外,夏季无论什么时段都不要贪凉。不要过量食用冰冻食品,也不要在睡觉时暴露在冷风中,避免身体受凉。遇雨天和接触水时,要尽快擦干身体和地面,以防止湿气滞留。在北风吹起或天气转好、湿气减少时,要及时通风,将室内湿气排出。如果环境湿气仍然很重,可以打开风扇或空调,让空气流通起来。

十、保持充足睡眠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睡眠不足是脾虚的症状,睡眠好可以让身体更轻松。建议每晚11点前睡觉,增加一些运动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中医认为,睡眠和醒寤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子午时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合阳”的时候。子时指的是23:00-1:00,这个时段是阴气最盛、阳气最衰的时候,属于肝经的循行时间;睡在子时可以有效养阳,睡眠效果也最好。午时指的是上午11:00-1:00,这个时段是阳气最盛、阴气最衰的时候,是气血流向心经的时间;午时小憩有助于养阳。因此,虽然晚睡早起是现代人常见的作息时间,但晚上睡觉的时间不应超过23:00,中午11:00到1:00之间小小休息30分钟到一个小时是适宜的。睡好子午觉有助于阴阳能量的顺畅衔接,使您在每个节气里都能感到平衡。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