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的药理

解热镇痛药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其中许多是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自行购买。但是,我们对解热镇痛药的了解是否全面呢?

长期服用镇痛剂可能导致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并逐渐恶化为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其中最常见导致肾脏损害的药物是非那西汀和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扑热息痛)。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据欧洲某些国家和澳大利亚的报告,超过15%的尿毒症是由解热镇痛药引起的;美国东南部的报告超过10%。尽管我国的报道较少,但实际发生率可能并不低。

通常所说的镇痛剂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咖啡因或可待因。有证据表明,导致肾损伤的是非那西丁和对乙酰氨基酚,而不是阿司匹林。肾损伤的程度与使用药物的剂量和时间有关。目前尚未确定可以引起镇痛剂肾病的最低用药量。

在早期,患者通常没有症状或只表现为夜尿增多或多尿,往往未引起注意。但对于出现无菌性脓尿、尿浓缩能力降低、远端小管酸化功能减退的任何病例,都应引起警惕;容易出现脱水、肾绞痛和血尿(由于坏死的肾乳头脱落);高血压也是常见的就诊原因;尿毒症最初的表现通常是氮质血症。

早期和轻度氮质潴留时,近端小管功能可能仍正常,但随着氮质水平的升高,功能逐渐减退。肾保存钠(重吸收钠)功能的减退则非常常见。晚期的特征表现是蛋白尿及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和肾单位丧失等相关临床症状。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