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脾胃的中草药

归脾麦片粥

【据典】燕麦味甘、性平,入脾、胃、肝经,具有益肝和胃之功。燕麦含有许多珍贵的营养物质,能够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防治大肠癌、防治心脏疾病等,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和保健作用。

【食材】燕麦片6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酸枣仁10克,甘草10克,桂枝5克,桂圆肉20克,干枣15克,丹参12克。

【做法】将黄芪、当归、酸枣仁、甘草、桂枝、丹参加入清水煎汤一小时,去渣取药汁;药汁加入燕麦片、桂圆肉、干枣共煮成粥,随意调味即成。

【功效】本品调养脾胃、气血双补,适合于肝胃不合所致的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者食用。

温馨提示:平日保健选用,药可加减。即使只用燕麦片作为早餐,配合牛奶或豆浆等同样是一种保健上品。

羊肉胡萝卜汤

【据典】羊肉性味甘、温热,入脾、胃、肾、心经,有温补脾胃、补虚温中之功效,对所有虚寒病症均有很大的裨益。胡萝卜具有健胃、行气、消食的作用。两者搭配成汤,再配以辅料,就是食疗上的佳品。

【食材】瘦羊肉280克,胡萝卜150克,山药100克,草果3克,豌豆50克,香菜10克,葱姜、料酒等调料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用沸水焯去血水腥味,入锅加入山药、胡萝卜切小块,再加入草果、豌豆、葱姜调料,加入适量清水烧开,转小火炖至羊肉熟烂,调入醋、盐,撒香菜末、胡椒粉即成。

【功效】本品温补脾肾、驱赶胃寒,适宜于脾肾阳虚、胃凉胃寒的人群食用。

温馨提示:羊肉忌用铜器烹饪。

陈皮粥

【据典】陈皮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有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本草纲目》言其“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疗呕秽反胃……”。

【食材】陈皮10克(鲜者可用,量加倍),粳米100克,调味白糖或蜂蜜适量。

【做法】陈皮洗净切丝,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取汁,用药汁加入粳米熬成粥,用白糖或蜂蜜调味即成;也可将陈皮研磨成末,每次取3~5克左右,与粥一同煮熟后食用。

【功效】本品和胃理气、化痰止咳,适用于脾胃亏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胸膈满闷者选用。

温馨提示:干咳少痰、阴虚燥咳者应慎用。

枳实粥

【据典】枳实性味辛、苦、微温、微酸,入脾、胃经,有行气消痰、散结消痞的功效。《本草纲目》言其“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肋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食材】枳实10克,粳米100克。

【做法】枳实洗净加入锅中,加水适量浸泡半小时,煎煮取汁,放入粳米,煮成粥即可。

【功效】本品行气消痰、健脾开胃,适合于脾胃不调,肠胃动力不足者搭配食用。

温馨提示:孕妇不宜选用。

陈茗粥

【据典】陈茗,即陈年的茶。《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三年久陈者入药,新者有火气”,因此使用陈茗。《本草纲目》言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降,最能降火,火为百病,降火则上清矣……浓煎,吐风热痰涎。”煮粥服食,可以避免茶的苦寒伤胃,并突显食疗作用。

【食材】陈茶10克,大米100克。

【做法】陈茶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煎煮取汁,放入大米,煮成粥即可。每天一次,分早餐、午餐时温热服用。

【功效】本品消食化痰、清热止痢、除烦解渴,适合于食积、胃液分泌不足、萎靡不振的人群食用。

温馨提示:孕妇、哺乳期的人群不宜服用;失眠、便秘、溃疡患者不宜选用。

白术陈皮鲈鱼汤

【据典】白术性温、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本草纲目》认为,白术振奋脾阳,补益长寿。而鲈鱼也有益气健脾的作用,两者搭配成汤,意义非同一般。

【食材】鲈鱼640克,白术80克,陈皮12克,胡椒粉、盐等调料少许。

【做法】鲈鱼去鳞、内脏洗净,白术、陈皮洗净。白术、陈皮入煲中,加水烧开,放入鲈鱼,转小火煲2小时左右,加入胡椒粉、盐等调料即可。

【功效】本品补气健脾、和中开胃,适用于病后失调、脾胃虚弱、形体消瘦、脾虚水肿的人群食用。

温馨提示:鲈鱼忌与牛羊油、奶酪同食。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