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该如何运动

运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定期进行适量运动,老年人也不例外。然而,老年人常常身体不好,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因此,老年人在选择运动类型时会受到一些限制。那么,患有不同疾病的老年人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呢?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在空腹状态下运动,最好在饭后1小时进行运动,或者有人陪伴下进行运动。此外,注射胰岛素时应选择非主要运动部位,以免运动过量,胰岛素吸收过快,导致低血糖。

2.退行性关节炎:

患有膝退行性关节炎的老年人不适合爬山或长时间走楼梯,可以选择无负重的运动方式,如游泳、骑自行车等。

3.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冬天清晨的气温较低,所以要避免早上太早出门运动,同时要注意保暖。血压较稳定的患者可以选择比较激烈的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血压控制较不稳定的患者适合进行散步、体操等较温和的运动。

4.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应逐渐增加运动量,采用运动、休息、再运动的间断方式。此外,应避免在寒冷天气进行运动,有心脏手术病史的患者应在心脏医生评估后再参与运动。

5.骨质疏松症: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适合进行较温和且负重的运动,如散步、快走、慢跑等,应注意避免跌倒导致骨折。

6.视网膜病变:

患有视网膜病变的人应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举重等。经过激光治疗的患者需要得到眼科医生的许可后方可进行运动。

7.脑中风:

脑中风患者必须在康复师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运动。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