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调理

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降雨增多,空气潮湿。在这个时节,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保养脾胃,因为寒湿容易对脾脏造成伤害,影响其消化功能。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调养脾胃。

1. 饮食调节

春季气温转暖,但风多物燥,容易导致皮肤和口齿干燥,嘴唇干裂等问题,因此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来补充身体水分。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阳气逐渐升发,所以应少吃油腻的食物,以免助长阳气外泄,对脾胃造成损伤。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春天应该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育脾气。”根据五行学说,肝属木,酸味可以克制脾土,所以春季的饮食应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甜味食物,如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和甘蔗等。

根据《千金月令》的记载:“正月宜食粥……一是地黄粥,以补肾……二是防风粥,用以祛除四肢之风……三是紫苏粥,取紫苏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春季也应少食生冷和粘杂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雨水节气的保健养生食疗小贴士

宜食:莲子、红枣、糯米、淮山、甘蔗、白米和绿叶菜。初春易过敏的人尤其需要注意保养脾胃,调理脾胃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脾胃健康的人一般很少出现过敏症状。中医认为脾胃是土性的,有着生化万物的特性,在生理上有消化水谷、疏导精微的作用,也有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是气血生化的源泉。甘味的食物可以健脾益气,例如红枣、淮山、莲子(不去芯)、蜂蜜、甘蔗、白米和糯米都是主要食物选择。北方干燥的地区可以多喝粥,南方气温湿冷的地区可以炖汤保养脾胃。适量食用绿叶菜可以疏肝理气,对初春出现的上火和便秘有帮助。

少食:笋、鸡、牛肉、海鲜、山楂、烧烤和冷饮。笋、鸡、牛肉和海鲜属于“发物”,容易引发过敏,过敏症患者应少食用。橙子、乌梅和山楂味酸,具有收敛的功效,对于不利于肝气升发的人不宜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肠道内的热堆积,如果遇到风寒或风湿的天气,会容易引发皮肤风疹或湿疹,应少食或不吃这类食物。同时,也要避免冷热混食,尽量选择温和的食物。

忌食:肝、生葱、蛙、蛇、鳖、羊肉、辣椒和胡椒。

2. 药物调养

要考虑到脾胃的升降生化功能,通过升发阳气的方法来调补脾胃。可以选择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和补中益气汤等药物。

3. 精神调摄

“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所以在精神调节方面,要保持心境平静,不过度劳累,以养护元气。

4. 起居劳逸调摄

保持规律的起居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命活力,根据时间、空间和季节气候的变化来调整生活节奏,以达到健康的脾胃运转,调养后天元气,延年益寿的目的。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