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到了,现在正值早春时节,天气变化多端,乍暖还寒,这样潮湿温暖的天气让人很容易生病,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宝宝们,感冒、手足口病、腹泻、湿疹等各种疾病是最常见的。那么宝宝春季疾病如何预防和治疗?春季宝宝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建议家长重点呵护宝宝的四个部位。
1、鼻子
易发疾病: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致敏物质进入人体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表现为鼻痒、流涕、喷嚏、鼻塞等症状。
预防工作:
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春季气候干燥多风,应保护好婴幼儿的口腔和鼻腔的湿润清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在每次喂奶的间隔时间应喂些温开水,以清洁口腔并补充水分。鼻腔有分泌物时,应立即用棉签蘸取苏打水清洗。
远离过敏源、做好居家卫生、保持通风
室内保持通风,做好居家卫生清洁,多晒被褥以防止螨虫滋生。家长应避免宝宝与尘土、螨虫、真菌、动物皮毛、羽毛等过敏原接触。早晨醒来后,可以给宝宝的鼻子“穿衣服”,也就是帮助宝宝戴口罩约5分钟左右,然后喝杯热水,这些小方法都能有效地减少鼻子过敏发作。此外,妈妈还可以教导宝宝用冷水洗脸,刺激皮肤,促进鼻腔通气。
2、手脚
易发疾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
流行性感冒是由带有病毒的飞沫侵入呼吸道而引起的感染,通常在每年的10月到春季达到高峰。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在夏秋季,5岁以下的婴幼儿较易感染。该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还可能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工作:
保暖
在乍暖乍寒的春季,家长应该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特别要注意手脚的保暖,即使在室内玩耍时也不要让宝宝光脚在地上走。给宝宝穿上小棉袜,带上小手套,只有手脚保暖了,才能保证全身温暖,防病保健康。
勤洗手、戴口罩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最好给宝宝带上口罩,降低感染的风险。外出返回、饭前饭后要勤洗手,让孩子经常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同时,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宝宝的衣物和被褥等必须勤洗勤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一旦发现宝宝发烧或出现皮疹等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宝宝患病后应暂停上幼儿园和学校,以避免传染给他人或再次感染其他疾病。
3、肚子、肠胃
易发疾病:腹痛、腹泻、流行性感冒
俗话说“病从口入”,春季病毒细菌滋生,宝宝的肠胃也变得异常敏感。宝宝饮食不当或感染病毒时,很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而肠胃敏感的宝宝在春天也容易出现过敏症状。此外,如果保暖不慎,小肚子受凉,也很容易引起春季腹痛和腹泻。
预防工作:
保暖
如果宝宝因为小肚子受凉而导致腹泻和感冒,家长应做好小肚子的保暖工作。建议给宝宝戴上棉肚兜,这不仅维持了宝宝胃肠道的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能防止受凉引起的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食物讲究卫生
饮食不规律或不注重清洁卫生很容易引起胃肠道感染。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不要让孩子直接食用生的或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定期煮沸消毒玩具和食具。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更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喂奶前最好用温开水清洗乳头,及时清洗并消毒奶瓶和奶嘴等食具。
暖胃
春季多吃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提高宝宝的免疫力。比如大枣、山药、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薏米、豇豆、扁豆等食物。
4、小屁股
易发疾病:湿疹、皮肤炎、尿布疹
宝宝的屁屁经常接触粪便和尿液,且难以“通风”,春天容易滋生细菌,导致湿疹、尿布疹等皮肤病,因此需要特别细心地护理.
预防工作:
保持屁屁干爽洁净
所以要经常更换尿布,避免让宝宝的屁屁湿润时间过长,防止宝宝出现“红屁股”。此外,当宝宝换下尿布或者方便后,应让屁股自然晾晒一会儿,不要立刻包起来。平时最好每隔1小时检查一下宝宝的尿布,保持屁股的清洁。同时,要注意干净清洁的旧棉布要包垫在尿布外面,以保证透气性和散热性,防止婴儿尿布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