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舔嘴唇
冬季嘴唇干燥易裂。虽然有人认为用舌头舔可以解决问题,但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会导致嘴唇更加干燥。只需要涂抹不含色素和香味的润唇膏即可。
2.不要涂纯甘油
纯甘油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吸收皮肤内的水分,导致冬季皮肤更加干燥。
3.不要吃过烫的食物
冬季许多人喜欢吃过烫的食物。人的食道壁由黏膜组成,非常娇嫩,只能承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黏膜会被烫伤。
4.不要穿衣过多
如果穿得过多过厚,热量会增加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这反而会减低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5.不要每天都穿长筒靴
冬天很多女性会每天穿长筒靴。然而长期穿这样的靴子会影响腿部血液循环和末梢静脉血液回流,容易导致小腿肿胀、疼痛,甚至引发小腿深静脉炎等疾病。
6.不要只戴一顶帽子整个冬季
许多人整个冬季只戴一顶帽子,直到冬季结束才清洗。这对头皮健康非常不利。人的头皮上有很多皮脂腺,会分泌大量油脂,再加上出汗和灰尘的接触,帽子内衬和帽檐上会变得油腻,细菌滋生。建议每周清洗一次帽子。
7.不要长期穿旧的棉拖鞋
冬季结束后,棉拖鞋或毛拖鞋要清洗后再收纳。清洗时要注意拖鞋上的洗涤说明,要彻底清洁后在阳光下晾晒,紫外线可以杀死许多病菌。最后用透气的包装袋包好。如果不能彻底清洁,也不要让拖鞋超过使用期限。
8.骑车时不要用围巾遮挡口鼻
佩戴围巾时不要太长,最好把围巾两端塞进衣物或固定,特别是在乘坐自动扶梯或坐在自行车、助动车后座时,要把围巾藏在衣服里面。如果出现围巾缠绕而导致窒息事故,应先切割围巾,解开脖子上的束缚,并拨打急救电话。
9.不要用洗衣机洗羽绒服
使用洗衣机清洗羽绒服非常危险。羽绒服外层有防水功能,洗衣机高速旋转会使羽绒服不断膨胀,导致气体无法排出,很容易发生爆炸。
10.不要盖又厚又重的被子
冬天盖得被子太重,会感到压迫,无法睡得舒适;冬天很少开窗,室内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厚被子压在胸部会导致轻微缺氧;厚被子容易积聚灰尘,透气性差,容易导致肺病复发,第二天早起也更容易感冒。最好使用保温性好且弹性良好的羊毛被或羽绒被。
11.冻手不要用烤火解冻
冬天手常常冻僵,如果立即用火炉或热水解冻,会刺激皮肤,容易引起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比较温暖的地方相互搓擦双手,让手的温度自然升高。
12.不要在车上开启雨刷器除雪
如果前一晚下雪,第二天早上很多人会打开雨刮器清理车窗上的积雪。然而,雪会使雨刮器冻住,如果强行启动,会损坏刮水橡胶,甚至会烧坏雨刷器电机。
13.加油前消除静电
冬季空气干燥,衣物容易产生静电。在加油前如果不消除静电,油雾与静电火花相遇可能引发明火。选择自助加油的车主,可按下加油箱上的“导静电按钮”;如果加油箱上没有相关标识,最简单的方式是将车熄火后,拔出车钥匙,用手摸一下前端金属部位。
14.不要在车里开暖气睡觉
在车上开暖气,车内空气不会流通,无法及时补充新鲜空气,容易因为排放的一氧化碳中毒。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死亡。
15.要清洗空调取暖
冬天也要注意清洗空调的过滤网。如果空调不定期清洗,在密闭的空调房中,各种细菌和病毒容易滋生繁殖,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16.不要在电暖气上放东西
冬天,我们常常使用电暖气来取暖,而电暖气是通过电来产生热量的。一旦在电暖气上放东西,导致温度不断升高,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引发火灾。
17.不要购买电极式热水袋
电极式热水袋因为电极和液体接触,容易发生短路或爆炸。购买时,可以用手轻捏一下来分辨:如果里面有明显的弧形装置,那就是电热丝式热水袋;如果捏到两截硬邦邦的圆柱体,那就是电极式热水袋。
18.不要贪吃火锅
七八成熟的羊肉片虽然好吃,但容易染上旋毛虫病;吃炭火火锅的时间不宜过长,室内温度高,空气流通不畅,木炭燃烧不完全,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火锅煮熟后形成的浓汤汁含有高浓度的“卟啉”物质,过量饮用可能引发痛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