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病要对症下药 辨寒热辨虚实辨气血

现在有很多人都受到胃病的困扰,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工作繁忙导致的。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会引发胃病,而胃病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胃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了,不可以忽视这个问题,也不能认为忍忍就能好。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那么,要如何有效地治疗胃病呢?对于胃疼、胃胀、烧心等症状的人来说,需要区分寒热虚实,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治疗胃病的方法,让你彻底摆脱胃病吧。

首先,区分寒热。

很多人的胃疼与“寒凉”刺激有关,例如受凉或者摄入大量生冷食物等。或者平时就怕冷,冬季四肢冰凉,胃口不好等。发作时,他们喜欢温暖,有时伴有脘腹胀满、白色舌苔、口中有清水等症状。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寒邪侵袭胃部,治疗重点在于温胃散寒,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摄入生冷食物等。如果平时爱吃辛辣油腻的食物,经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出现胃灼热感等症状,那很可能是胃热引起的胃痛,治疗重点在于清除胃肠湿热,平时饮食宜清淡,少吃羊肉等热性食物和滋补类药物。

其次,区分虚实。

通常来说,老胃病患者、体质较虚弱者或者老年人的胃疼多属于虚证。这类胃痛一般以胃部隐痛为主,反复发作,喜欢温暖,进食后有所缓解,有时伴随体倦乏力、大便稀薄等症状。对于这类情况,关键在于温中健脾,平时要注意局部保暖,坚持少食多餐,充分咀嚼等原则。如果胃痛伴有腹部胀满、脾气暴躁,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疼痛部位相对固定,按压或进食后加重,那可能是实证引起的胃痛。对于这类情况,治疗重点在于清热泻胃,注意疏通气机,平时保持心情舒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等。

最后,区分气血。

中医认为,胃疼也可以根据“气血”的不同进行区分。一般来说,初次发作的病情属于气滞,而长期存在的病情则属于血瘀。气滞引起的胃部不适,多数症状是胀痛,以脘腹胀满为主,疼痛部位不固定,时有时无。治疗重点在于补中益气、疏肝和胃,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而血瘀引起的胃痛多是持续的刺痛,疼痛部位相对固定,有时伴有舌质紫暗、呕血黑便等症状,治疗重点在于活血化瘀,平时尽量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