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被困在车里

7月12日,全国各地陷入热浪的袭击,而北京更是高达38.7℃。与此同时,网络爆出了山东省沂水县一名3岁女童在幼儿园被遗忘在车内近10小时的事件,最终导致该女童死亡。夏季为何会让车辆成为“杀手”呢?以下是专家对夏季驾车安全问题进行的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警示。

车内高温与有害气体增多

夏季汽车长时间暴晒后,车内的温度就像进入了一个高温烤炉,不仅让人汗如雨下,还会引起胸闷和头痛等不适感。专家表示,这并不仅仅是因为高温,而是因为车内有害气体浓度增多造成的。

最新研究表明,高温日照后,车厢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会从每立方米小于50微克的标准浓度上升到400至800微克,增加了152倍。这些有害物质包括聚苯乙烯、甲苯和甲醇等。

车内的合成纤维如仪表板含有苯类物质,其中的甲苯可能导致孩子患白血病,也可能导致孕妇流产和先天畸胎等问题。地毯等装饰物中则含有甲醛,对嗅觉、肺功能、肝功能、免疫系统等有不良影响。甲醇主要来自车内的香水,长期吸入可导致脑神经受损。

当车内这些有机溶剂浓度升高时,驾驶员或乘客就容易出现中毒症状,如头晕、喉咙痛、眼睛刺激感和肌肉酸痛等。

因此,这名女童在生前不仅长时间处于高温密闭的环境中,还不断吸入越来越浓的有毒气体。

两个方法降低车内温度

女童在车内丧生的事件引起了我们的震惊,也提醒我们夏季开车前一定要注意通风降温。

1、上车后先通风3~5分钟

车内空调污染会直接影响空气质量。长时间封闭后,车内空调过滤器和管道系统中积累了许多有害物质,同时还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螨虫和霉菌等生物污染问题。因此,在上车后,先打开车窗通风,然后在开启车窗3~5分钟后关闭空调。

2、开关车门,快速降温

通风后,有害气体得到了释放。但如果车内的温度仍然很高怎么办?日本埼玉大学空气力学教授酒井胜弘曾提出一个快速降温的方法:先打开副驾驶位车窗,然后连续开关司机位车门5次以上,车内气温将在30秒内降低约8℃。

据媒体测试,当温度达到32℃左右时,将车停在户外曝晒4个小时,车内温度会达到50℃。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开关车门七八次,车内温度会降至约40℃。随着开关车门次数的增加,温度会进一步下降。

专家指出,经过太阳光照射后,车内温度通常较外部更高。多次开关车门可以迫使空气对流,排出车内热气,进入冷空气,从而达到降温效果。

多次开关车门会影响车门的寿命。另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打开所有车门,几分钟后,空气会自然对流,也能降低车内的温度。不过,相比于开关车门的方法,如果外面没有风,降温速度会稍慢一些。

此外,黄宝陵指出,虽然车内温度很容易降下来,但方向盘和座位的热交换速度较慢,温度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变化。可以用湿毛巾或湿纸巾擦拭,这样效果比较明显。也可以将毛巾盖在方向盘上,利用水分蒸发的原理带走方向盘的热量。

夏天车内的安全隐患

除了高温和有害气体的危害,车内还摆放着一些可能引发事故和自燃的“凶手”。在夏季,我们不妨检查一下车内是否有以下物品,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一次性打火机

很多喜欢吸烟的司机习惯将打火机放在仪表台上。由于一次性打火机中含有液态丁烷,长时间暴晒后内部压力会增加,再加上摩擦、挤压或碰撞,很容易发生爆炸。

2、汽车香水

香水挥发后会产生易燃气体,其爆炸临界点为49℃。根据监测,夏天车内密闭停放的汽车只需15分钟,温度就会达到65℃,这很容易引发香水爆炸。

3、老花镜

许多年长的司机或乘客在车内放置一副老花镜,以便在堵车时看报纸打发时间。但如果车辆恰好停在阳光暴晒的地方,这将会非常危险。因为老花镜是凸透镜,容易将光线聚焦在一起,长时间暴晒后容易引发火灾。

4、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高温条件下很容易膨胀并引发爆炸。因此,司机应选择纸质包装或不含气体的果汁饮料,而像可乐这样的碳酸饮料最好购买后立即饮用。

5、光盘

光盘中含有大量的双酚A和苯,而光盘表面的印刷油墨也会含有苯和重金属等物质。特别是制作工艺不好的盗版光盘,危害更大。

夏季车内温度高,并且车辆暴晒等原因,当温度超过60℃时,这些物质很容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车内空气污染。可能引起头晕、恶心等不适感,而双酚A还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可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6、手机和数码相机

如果阳光强烈,手机可能会因高温而出现机械问题,严重时甚至导致爆炸。数码相机作为高精密仪器,也不要放在高温环境中,尽管对车辆来说不会造成太大损害,但对设备本身的损害是很大的。

此外,电池、药品和食品也不要放在车内,因为电池在高温下可能引发爆炸,而药品和食品会因高温加速变质。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