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溃疡的并发症是什么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的医疗健身拳术之一,也是行之有效的防治疾病方法之一。

医学研究表明,太极拳对人体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骨骼等系统及新陈代谢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功能调节作用。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不仅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改善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减少复发,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太极拳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康复保健具有确切疗效。以下是在太极拳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康复保健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 太极拳套路的选择

消化性溃疡患者在进行太极拳康复保健时,最好选择简化太极拳。简化太极拳是从杨氏太极拳中去掉过多的重复动作,在保留太极拳的功理结构和动作特点的基础上,编排成24节。这样初学者容易掌握。

在熟练掌握简化太极拳后,可以再学习和掌握整套复杂太极拳。

二. 锻炼时间

每天早上起床后是进行太极拳锻炼的最佳时间,每次持续20-30分钟,身体适应后可以逐渐增加到30-60分钟。只要坚持长期锻炼,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太极拳动作特点

1. 柔和性:太极拳动作轻松柔和,适应人体生理活动的需求。

2. 圆活性:太极拳的动作走的不是直线,而是处处带有弧形,呈现圆形线路。

3. 连贯性: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虽然姿势和动作有很多变化,但都是相互衔接,连贯一气,流畅不断。

4. 完整性:太极拳动作以腰为主轴,每个动作都是由躯干来带动四肢进行活动,随着腰轴转动,随着躯干的起落进行升降。

5. 调身、调息、调心有机联系: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意念和动作是一致的,动作到哪里,意念也随之到哪里。手足相随,呼吸协调。一般在起动作时吸气,在落下动作时呼气,内外上下完整无缺。

四. 太极拳操作要领

1. 虚灵顶颈:头颈保持正直,意念集中在顶部,不要用力,保持无意的自然状态。

2. 含胸拔背:胸部稍微内收,使气沉于丹田,称为“含胸”。同时,使气贴贴于背部,称为“拔背”。这样可以保持人体胸腹部和背部的经脉血液流通,有利于改善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

3. 松腰:腰部是身体的主要轴心,只有松腰,双腿才能有力,虚实的变化才能灵活转动。

4. 虚实分明:太极拳锻炼中如果全身重心落在右腿上,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反之亦然。虚实分明,身体转动才能轻盈灵活,毫不费力。

5. 沉肩垂肘:双肩放松下沉,肘部也随之下垂,使气沉于丹田,调整气息。

6. 用意不用力:首先要全身放松,让意念和气血流动贯穿全身。太极拳的动作要柔和轻松,长期锻炼后才能展现真正的内劲。

7. 上下相随:太极练习中,根在脚,发在腿,主宰在腰,形现于手指,意念随眼睛的移动而转动,上下形成一体。

8. 相连不断:太极拳锻炼中,动作要始终连贯,循环不止,贯穿一气。

9. 动中求静:太极拳的动作越慢越好,慢以呼吸深长,气沉于丹田,血脉通畅,外在动作流于静态。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