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意思是,冬季是封藏的季节,是补充和收藏营养精华、恢复健康的大好时机,冬令养精蓄锐,使肾精充沛,第二年体质就能增强。因此,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冬季服用膏方的习惯。民谚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等。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膏方不再是单纯补益药,而是用于冬令或者四时的针对疾病的一种适时方便的治疗方法。
肾病病程长,范围广,中西医对肾病的认识也不相同。西医是以肾脏发生器质性病变所出现的疾病为名,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结核等;而中医的肾病既指肾脏器质性病变的疾病,也包括肾脏功能失常出现的多种症状,如腰膝酸痛、疲劳无力、头昏健忘、耳鸣耳聋、少寐多梦、遗精滑精、阳萎早泄、性功能减退、妇女月经不调、小儿发育不良等等。
1. 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脏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马兜铃肾病、单纯性肾盂积水、痛风肾、紫癜肾等)、早中期肾功能减退、中老年女性的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未经肾穿刺确诊的蛋白尿、血尿患者,病情稳定,检测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血肌酐<442umol/L,血清白蛋白>30g/L,尿蛋白定量<3.5g/24h,需要服用中药调治。
2. 经常有小便频数,甚至失禁,经过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属于肾虚膀胱失约者。
3. 有明显的肾虚证候,时有腰酸腰痛,头昏目眩,思维能力下降,阳萎遗精,性功能减退,畏寒肢冷,头发早白或脱发,出现早衰状态者。
4. 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精力有所“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的亚健康状态,需要防患于未然。
忌口
在服用膏滋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且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在服用膏滋药时不宜饮浓茶。服用含有人参的膏滋药要忌食萝卜。服用含首乌的膏滋药要忌食猪、羊血及铁剂。膏滋药不能与牛奶一起服用,因为牛奶中富含钙、磷、铁,容易与滋补性中药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且稳定的化合物,导致牛奶和药物有效成分均受到破坏,甚至产生刺激或过敏反应。
急性肾炎等
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的急性发作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有明显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各种肾病或肾虚在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同时存在肾虚和舌苔厚腻、腹胀便溏等脾胃功能失健的患者,都应慎用。
脾虚患者
对于脾胃素虚患者,服用膏滋药时会出现脘腹胀满、纳呆倦怠、便溏苔腻等症状,可以用陈皮、佛手片、砂仁等泡茶饮用,简便实用,必要时可选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来健脾开胃,理气消胀。
妊娠禁忌
对于怀孕妇女的膏滋药处方,应禁用可能导致流产的中药。
感冒
在服用膏滋药期间出现感冒、发热、咳嗽多痰的情况时,应暂停服用,待感冒治愈后再继续服用。症状较轻的情况下,在治疗感冒的同时,可以适量减少膏滋药的服用量。
总之,对于稳定阶段的器质性肾脏病或中医诊断的肾虚证,可以采用膏方调治。中医膏方并不是简单的“补”字,而是在治疗和防病、扶正和祛邪、调理和滋补等方面综合起作用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