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水的十个关键时刻图片

人不能离开水,但我们似乎没有留意到喝水的时机。大多数人都是等到口渴才喝水。其实,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体在某些时刻最需要水。假如我们能及时补充水分,有利于保持水分平衡。

早上起床后。

人体每晚大约会流失450毫升的水,早晨起床后,我们处于生理性缺水状态。在还没有吃任何东西之前,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可以迅速稀释血液,改善夜间的脱水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加入一片新鲜的柠檬,有助于清理便秘和排毒。

晚上睡前。

睡前不要喝太多水,因为频繁起夜会影响睡眠。但也不能完全不喝水,应该小口喝几口再入睡。当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丧失,导致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在睡前适量喝点水,可以缓解这种现象,降低发生脑血栓的风险。此外,老年人最好在床边备一杯水,以防口渴的时候能立刻喝几口。

下班前离开办公室。

上班族经常因为忙碌的八小时工作而忽视喝水。建议这些人养成在下班前喝点水的习惯。长期缺水会对膀胱和肾脏造成损害,容易引发腰痛和背痛,影响工作效率。此时不需要喝太多,一杯纸杯大小的水量就足够了,否则会在回家的路上急需上厕所。

吃咸食后。

吃太咸会导致高血压、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水肿等问题。如果吃了太咸的食物,首先要多喝水,最好是喝温的白开水或柠檬水,尽量不要喝含糖的饮料或酸奶,因为糖分会加重口渴感。淡豆浆含水量超过90% ,且富含钾,促进钠的排出,也是一个很好选择。

饭后半小时。

饭后不要立刻喝水,否则会稀释唾液和胃液,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消化和吸收。一般建议在饭后半小时喝水,大约200毫升。喝水的时候要小口慢慢喝,频繁、大量地喝水容易引起烧心。容易出现烧心的人可以在饭后2-3小时,每隔20-30分钟喝3-4口水。

开空调半小时后。

空调房的空气很干燥,会导致人体水分流失,引起鼻腔等黏膜干燥,甚至引发支气管炎。因此,在在空调房停留超过半小时之后,要及时补充水分。温开水、矿泉水、柠檬水等都可以,水温以40℃左右为宜。

洗澡后。

洗完澡,很多人会觉得口渴,会一口气喝完一杯水。但是,热水澡后,身体的血管会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脏跳动会加快。太快地喝水对健康不利,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他们应该小口慢慢地喝一杯温水。

便秘时。

缺乏水分是便秘的原因之一。便秘的人可以适量多喝水,喝的时候可以用大口一下子喝,吞咽动作快一些。这样水就能尽快到达肠道,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除了补充水分,还可以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比如韭菜、芹菜和苹果,这样可以更好地缓解便秘。

发烧时。

人在发高烧时,会通过汗水来散热,从而消耗大量的水分,严重的情况会造成脱水。因此,在发烧期间,及时补充水分十分重要。可以少量但频繁地喝温开水或温葡萄糖水,大约每隔半小时喝一次。喝一些小米粥和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心情烦躁时。

肾上腺素常常被称为“痛苦激素”。当一个人感到痛苦和烦躁时,肾上腺素会大量分泌,它就像其他身体毒素一样,可以通过水来排出体外。因此,在心情烦躁的时候,可以倒一杯温开水,坐在一个舒适的地方慢慢喝完,这样可以让心情放松下来。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