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不平衡
在两三岁到七岁之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的表达和表现欲望逐渐增强。然而,由于语言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孩子的思维能力、词汇掌握和句子组织能力仍在发展阶段。这使得他们在表达复杂思想时感到困难,表现出说话过于急躁、激动或紧张的现象。当孩子急于表达时,他们会尝试储存大量语言信息,但表达能力跟不上,思考与说话的速度无法协调,从而导致口吃现象的出现。
模仿
儿童时期是模仿最强的阶段,孩子不仅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也喜欢模仿同伴和同学的动作。口吃的传染性很强,孩子们对口吃者感到好奇,觉得他们说话很有趣,因此模仿他们说话,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口吃的习惯。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长期与口吃者一起生活或玩耍,时间长了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口吃的影响。
惊吓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口吃的原因之一是受到惊吓。有些父母过于严厉,当孩子顽皮或做错事时,会大声呵责他们。特别是当孩子说错了某些话时,突然大声呵斥会使他们受到惊吓,从而导致口吃。此外,环境中的惊吓刺激也可能导致口吃,例如父母的争吵或发脾气都可能使孩子在语言上突然出现口吃。
心理原因
精神紧张、焦虑和应激等心理因素是导致口吃的主要原因。
生理原因
控制说话能力的大脑半球被称为优势半球,习惯使用右手的人的优势半球位于左侧,习惯使用左手的人的优势半球位于右侧。如果父母或幼儿园老师强迫习惯使用左手的孩子使用右手拿筷子、剪刀等工具,就有可能导致大脑在形成语言优势半球的过程中出现功能混乱,从而引发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