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截至7日零时,全省已有20个地级市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2.3万余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另外,福建、云南、广西等地也累计出现数百例登革热病例。专家预测,登革热病例仍可能持续增加,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的风险也加大。登革热疫情依然严峻,防登革热净水除蚊是关键。下面一起来看看防登革热的方法。
根据了解,今年登革热高发的原因有三点。首先,今年夏季以来,天气晴雨交替频繁,适宜蚊虫滋生;其次,目前东南亚国家正处于登革热高发时期,新加坡、日本、越南、斯里兰卡、法国等国家都已发现多例登革热病例,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疫情比较严峻;最后,市民的防控意识不足,没有及时清理楼顶的积水,家中的水培植物也没有定期更换水,这些都为蚊虫滋生提供了条件。
一场由蚊子引起的健康大战与水密不可分,因为水,尤其是积水污水,是蚊子最喜欢的栖息地,因此积水污水较多的地方也是登革热传播的高发区。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最佳的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滋生,以避免被蚊子叮咬。
登革热传播途径
登革热是通过感染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传染给人类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也被称为“花斑蚊”,在广东省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清水容器中,大部分时间在户外或野外的阴暗处出没,但也会在室内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峰值出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下午五、六时),以及早上八、九时。它们可以在室内和室外都叮咬人。
当人类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从而感染人体。如果在发烧前1-2天至发烧后4-5天之间再次被蚊虫叮咬,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续传播开去。这种病毒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有一个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天)。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突然发热,持续3~5天,同时伴有严重的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和眼窝痛。发热后3~4天会出现红疹、恶心、呕吐,以及轻微的牙龈出血和鼻子出血。病后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和抑郁的症状,少数病患会恶化为出血性登革热,并继续出血和休克。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导致死亡。
防登革热净水除蚊是关键
1、养成睡觉时使用蚊帐的习惯。也可以用防蚊油涂抹暴露的皮肤,或者在室内点蚊香。
2、避免在“花斑蚊”活动频繁的时间段逗留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
3、防止积水,保持所有排水渠道畅通,填平地面的凹陷处,清除蚊虫滋生的场所,并尽量避免使用清水养殖植物。
4、每周至少清洗花瓶等容器,及时更换水,不要让花盆底盘积水。
5、把使用过的罐子和瓶子放进带盖的垃圾桶。
6、给贮水容器、水井和贮水池加盖,放养鱼来吃掉蚊虫幼虫。
7、在前往登革热流行区旅行或居住时,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并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涂抹驱蚊药物。
8、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登革热,最重要的是立即咨询医生。
伊蚊主要孳生在水缸、水池、盆、罐和花瓶等清水积水中。因此,防登革热净水除蚊是关键,要消除积水,消灭蚊虫滋生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