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按摩手法视频

中医脚底养生可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因为脚部特定部位与体内各脏器之间有直接的联系,脚底存在各脏器的反射区。当某些脏器发生病变时,可以在其反射区上反映出来。按摩和刺激相应的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那么,中医是如何通过脚底养生来促进全身健康的呢?下面具体介绍10招脚底养生,让您健康每一天。

一、脚底摩擦

很多人总是说自己总是心里烦躁,睡不着,睁着眼睛一整晚。其实脚底离我们心脏最远,当末梢的血液循环不顺畅时,双脚就会冰冷,这样很容易患有失眠症。建议在失眠时,将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让脚部的血液循环顺畅,等到脚底感觉到温暖了,就可以入睡了。具体操作方法是仰卧在床上,将双脚举起,然后用力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二、揉搓脚趾

揉搓脚趾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以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由于计算能力与小脑相关,而小趾是小脑的反射区,故揉搓小趾还有助于增强计算能力。

三、敲击脚底

每天在睡觉之前先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一天的疲劳。因为敲击可以刺激脚底的穴位,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使内脏功能增强。正确的敲击方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力度只要稍微感觉疼痛就好。可以采取盘坐的姿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建议每只脚分别敲击100次左右。

四、双脚晃动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时,会出现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仰卧在床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每天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实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五、赤脚行走

此法的最大优点是使脚掌心获得锻炼的机会。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身体健康的人都具有结实的脚掌心。行走时尽可能让脚心得到刺激,也可以尝试走走卵石路,让5个脚趾能够自由地分离和运动,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特别是在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可使步履变得轻松起来。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在家应该尽可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实行赤脚行走。

六、脚底浴光

日光浴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自然疗法,让有第二心脏之称的脚底接受日光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太阳中的紫外线刺激脚底,可以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使身体变得结实起来。凡是实行脚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一年四季不易感冒。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大部分紫外线会被玻璃吸收。

七、按压脚根

长期伏案工作或坐办公室的人容易形成驼背。纠正这种姿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刺激脚后跟。背部之所以弯曲,是由于支持内脏重量的脊椎两侧的肌肉变得衰弱。只有刺激脊椎两侧的肌肉,才能使背部挺拔起来。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刺激脚后跟可以纠正驼背的姿势。方法是用手指强力按压脚后跟,直到感到疼痛时为止。

八、单脚站立

单脚站立可以起到锻炼脚底的作用。方法非常简单,采用金鸡独立的姿势,踮着脚尖站立。刚开始可能不太习惯,甚至可能感到痛苦。可以先让双脚后跟稍微离开地面一些,习惯后再踮着双脚的脚尖站立,最后过渡到踮着一只脚的脚尖站立。单脚站立时,可先踮着右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然后再踮着左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反复轮流进行。踮脚时最好双手扶墙或抓紧栏杆,切记要注意安全。

九、踮脚登楼

日常生活中,踮脚登楼是一个能使人全身得到锻炼的好时机。踮着脚尖登楼有利于调节血压,使人精神饱满。与在平地上行走相比,登楼的运动量更大,可使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得到锻炼,腰部肌肉和腿部肌肉也得到增强,全身各项功能都有所改善。由于在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踮着脚尖登楼,可使脚的前半部得到锻炼,与之相关联的内脏和大脑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踮脚登楼时要集中注意力,当心因迈步不稳而摔倒。

十、脚踩网球

在椅子上,用脚转动网球。当脚部感到疲劳时,用网球刺激脚底,可以缓解疲劳。开始转动网球时,脚底会感到相当疼痛。但坚持一段时间后,这种疼痛感就会逐渐变为舒适感,脚部的疲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这种方法还有利于消除便秘。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