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落枕最有效的手法

落枕又称失枕,多因睡眠姿势不良而导致,在睡醒后颈部会出现疼痛和活动受限。很多人都经历过落枕的情况,尤其是青壮年,在冬春两季更容易发生。轻微的落枕可以自愈,但严重的情况可能会持续数周,影响工作和学习。那么落枕了该怎么办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五种常规治疗方法,效果非常不错,你们不妨试试。

一、病因病理

睡眠时姿势不良、枕头过高或过低、过硬等因素会使局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造成静态性损伤。

颈背部被风寒侵袭,严冬时受寒,盛夏时贪凉,这些外邪会导致颈背部部分肌肉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功能受限。

二、常规治疗

理筋手法

手法治疗效果非常好。按摩可以迅速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常常一次治疗后,症状就会减轻大半。如果配合药物等治疗,效果更好。

1.揉推摩法:患者端坐,施术者站在患者背后。缓慢转动头颈,找到痛点或痛筋后,在疼痛部位用拇指或小鱼际进行揉、推、摩。施压要平稳,使痉挛的肌肉得到缓解,减轻疼痛。再找新的痛点,继续使用相同的方法操作,反复进行,直到活动基本正常,痛点消失为止。

2.伸筋疗法:运动医学研究表明,拉伸痉挛的肌肉使其伸展,并保持两分钟以上,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或消除疼痛。利用这个原理,有针对性地使痉挛、收缩的颈肌得到充分伸展,成功解除颈肌痉挛,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恢复颈部肌肉的平衡,建立良性循环。

(1)胸锁乳突肌伸筋法:患者仰卧,施术者一手按住患者一侧肩锁关节以固定肩部,另一手扶住同侧下颌,缓慢使患者头部转向对侧,保持双手位置不动,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保持两分钟后放松。分别对两侧进行,每个侧面重复操作3-5次。

(2)斜角肌伸筋法:体位同上,施术者一手按住患者一侧肩锁关节,另一手扶住同侧颞部,双手反向施力,使患者颈部向对侧屈曲,并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保持两分钟,然后放松。先健侧,再对患侧,重复3-5次。

(3)斜方肌、提肩胛肌伸筋法:患者坐姿,施术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肘部按住患者双肩以固定肩部,双手手指重叠扶在患者颈枕部,逐渐向前下方施力,使患者颈部前屈,并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保持两分钟,然后放松,重复3-5次。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每天一次,连续3次为一个疗程。

针灸治疗

1.处方:大椎穴、后溪穴、悬钟穴、落枕穴和阿是穴针灸联用,使用泻法。

2.操作:按常规方法刺激上述穴位,同时要求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向前、后、左、右活动颈项部;如果落枕是由风寒引起的,还可以在局部进行艾灸。

药物治疗

1.瘀滞型:适宜活血舒筋,常使用舒筋活血汤(羌活6克,防风9克,荆芥6克,独活9克,当归12克,续断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五加皮9克,杜仲9克,红花6克,枳壳6克)进行加减治疗。

2.风寒型:适宜疏风祛寒,宣痹通络,常使用葛根汤(葛根15克,麻黄8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桂枝汤(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个)或羌活胜湿汤(羌活15克,独活15克,藁本15克,防风15克,甘草6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进行加减治疗。

外用药可局部擦拭正红花油或贴上伤湿止痛膏、风湿跌打膏等。

物理治疗

可以选择电疗、磁疗、超声波等设备进行局部理疗,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病症。

拔罐治疗

选取大椎穴、肩井穴、天宗穴和阿是穴。轻度疼痛的患者可以直接进行拔罐治疗;疼痛较重的患者可以先用皮肤针刺出血,然后再拔罐,可以采用走罐法。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