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健脾养胃食谱

进入夏季,脾胃虚弱的人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问题。因此,保护脾胃是夏季治病和预防疾病的重中之重,其中包括预防暑病、冬病夏治和养生补益三个方面。那么,夏季应该如何保护脾胃呢?下面为您介绍夏季保护脾胃的八个秘诀。

暑湿会导致脾胃虚弱,进而影响食欲

进入伏天,天气炎热,湿气肆虐,很容易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等问题,同时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失眠等症状。这是因为夏天气候炎热,暑气肆虐,时而暴雨,雨后潮湿的感觉会持续很久,暑、湿、热三种气候会影响人的食欲,从而引发“苦夏”。

暑、湿通常会影响脾胃,脾主要负责消化食物和营养的运送。一旦脾胃被攻击,其功能就会下降,导致气血不足,身体和其他器官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从而出现体力虚弱、食物消化不良、代谢废物无法排出身体等问题,同时也会使免疫功能下降。现代研究已经证实,脾虚患者往往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

冬病夏治需要先调养脾胃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胃肠炎、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关节痛等的发作特点通常是在冬季加重,而在夏季缓解或消失。因此,在夏季相对病情比较稳定的时候,进行治疗或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或减轻冬季症状,这就是所谓的冬病夏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灸、艾灸、刮痧、拔罐、温补药物内服等。

“夏季虚寒性疾病病情较稳定,治疗上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方法,例如内服温补药物以增强正气,驱除寒邪;外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方法可以温通经络、散寒祛邪,这些方法都可以促进疾病好转,以期取得根本治愈的效果。”专家表示。

然而,冬病夏治能否起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脾胃需要强健。专家指出,脾功能不好,食物的消化吸收就会受阻。即使大量摄入补品或药物,也无法充分吸收,从而无法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虚不受补”。

因此,冬病夏治的第一步是调养脾胃。调理好脾胃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其他器官也就没有虚寒的根源,才能基础好转,所谓的“治病本”就是这个道理。

健脾养胃的八个秘诀

一、只吃七分饱。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脾胃功能较差的人应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且要细嚼慢咽。

二、有吃相。不要站着或蹲着吃饭。

三、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四、积极进行食疗。食欲不振时,可煮姜片15克、红糖5克制成糖水饮用;胃胀、恶心和便秘时,可煮姜片和桔皮各15克制成姜桔皮饮用;还可以多食薏米和冬瓜等有利于排泄的食物。

五、早晚开窗通风,适度户外运动。夏天食欲不振和代谢减慢有关,可以早晚开窗通风,散去身体周围的热气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使内脏器官处于运动状态,配合有节奏的呼吸和横膈肌的上下运动,对胃肠有益的按摩作用。

六、喝些糖盐水。用100份水加5份糖和0.9份盐自制淡盐水,可以解渴和利尿。

七、按摩开胃穴。按摩太阳穴(额头两侧)、合谷穴(拇指和食指指尖之间的凹陷处)、足三里穴(膝盖外下缘凹陷处向下移三指,再向外移一指处)十分钟,可以明目、提神、健脾和开胃。

八、喝些药酒。药酒可以温中祛寒,补益脾胃。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