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有氧运动的要诀是

每一种运动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我们能找到它的规律,那么,健身运动就会事半功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有氧运动的一些规律吧。

● 运动前预热

每次运动前需要进行热身准备活动,包括活动关节韧带、拉伸四肢和腰背肌肉。然后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进入适当强度的运动状态。

● 接近而不超过

通常情况下,靶心率为170减去你的年龄。比如,如果你的年龄是60岁,那么靶心率就是170-60=110(次/分)。在运动时,你可以随时计算脉搏,控制心率在110次/分以下,这样运动强度就是合适的。当然,这只是针对健康的运动者,对于体弱多病的人不适用。如果你的运动时心率只有70~80次/分,和靶心率相差很远,那就说明你的运动强度还远没有达到有氧运动的锻炼标准。

● 自我感觉

自我感觉是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包括轻微呼吸急促、有点心跳感、全身微热、面色微红、微微出汗等。这些表明运动强度适中。如果出现明显的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等症状,说明运动超过了限制。如果你的运动一直保持在轻松的程度,心率和靶心率相差很远,那就说明你的锻炼不能达到增强体质和耐力的目标,需要增加一点运动量。

● 持续时间

一般健康人每次有氧运动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可长至1~2小时,具体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而定。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次数太少难以达到锻炼目的。

● 循序渐进

这是所有运动锻炼的基本原则。运动强度应从低强度向中等强度逐渐增加;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运动次数逐渐增多。这些都要在个人可适应的范围内缓慢递增,不要急于求成。年老体弱者或有慢性疾病的人更需要掌握运动的尺度。最好在运动前看医生,进行全面检查,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开具具体的有氧运动处方,然后按照处方进行锻炼。

● 后发症状

即运动后的不适感觉,也是衡量运动量是否适宜的标准。一般人在运动后可能会有全身轻微不适、疲倦、肌肉酸痛等感觉,休息后这些感觉会很快消失,这是正常现象。如果症状明显,感觉非常疲倦、肌肉疼痛,并且一两天内无法消失,那就说明代谢产物在细胞和血液循环中堆积过多。这是无氧运动的结果,下次运动时就需要减少运动量了。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