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防病注意哪些事项?

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随着季节更替而进行。进入秋季,天气转凉,容易生病。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调整日常起居饮食,做好养护工作,以远离疾病,安然过秋。

吃:秋季的香蕉、菠菜、鸭梨等是滑肠食物或具有“寒凉属性”的食物。当腹部、足部受凉,或吞咽过多的冷空气后,食用这些寒凉食物很容易导致腹部不适。

患有痛风的人不要贪食水产海鲜。鱼、虾、肉、肝、肾等食物富含嘌呤。当嘌呤代谢障碍时,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形成酸性体质,引发痛风,表现为大脚趾肿胀、剧痛。

秋天虽然凉爽,但不宜过度“贴秋膘”。过度的大吃大喝会导致超重增胖,胆汁和胰液分泌过多,增加胆管压力;激活胰蛋白酸原,转化成胰蛋白酶,可能导致胰腺自身消化,引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危险疾病。

衣:中秋季候风变化莫测。往往中午还很热,早晚已经凉爽。应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适时增减衣物。睡觉时或午睡时不要让肚脐、后背或足部受凉,以防感冒或哮喘等疾病。

行:外出步行或旅游时,鞋底不要太薄,鞋面不要太紧绷。这样可以维护足部的血液循环和脉络通畅,预防肌肉酸痛和不适。

住:多通风换气并做消毒。选择朝向阳光的房间有利于采光。在不闷热的天气里,适当让阳光进入室内,进行通风换气和房间消毒,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密度。清洁后的凉席、备用的被褥和毛毯等,可以晾晒,以除去螨虫并防止霉变。

防:提升免疫力,预防大病。秋季是病原微生物繁衍活跃、毒力增强、传播途径增多的时候,容易出现带状疱疹、流感、乙型脑炎、肺结核、胸膜炎、咽喉炎、痢疾、霍乱等疾病。建议用冷水清洗鼻腔和胸背,提升免疫球蛋白的防病能力,以适应恶劣天气下的寒潮等。

练:不要忽视耐寒训练。当身体健康时,可以在逆风中奔跑、跳跃。这样可以增强鼻腔和肌肤的耐寒能力,加强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助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并维护肌肤健康。建议每天进行3次运动,每次不少于10分钟,或每天持续运动30分钟,但运动项目和强度应个体化。

情:要注意情感的调节。中秋过后,寒风阵阵,景色凄凉,一些容易因环境而情绪波动的人,会通过人体感官作用于松果体的褪黑激素释放增多,导致白天思睡、乏力,劳动能力降低等“情感紊乱综合征”的症状。

加强“光照疗法”可以缓解这种负面情绪。在好天气时适当接触阳光,多参加群体性活动。在办公室增加“荧光灯”照明。早餐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可以提升工作或学习的效果。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