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流持续高烧怎么办

冬春季是流感的流行和高发季节。乙流是流感的一种,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大约为1-4天。稍不注意或者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容易受到感染,特别是宝宝们更容易感染。父母们普遍反映,大部分孩子生病时表现为"突然发烧、反复发烧、咳嗽不止、精神不振"等症状。乙流为什么会引起反复发烧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乙流多突然发病,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在39℃-40℃左右,还会伴有畏寒、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同时还常伴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发烧是机体的一种积极防御反应,是人体免疫细胞和外来病菌抗争的过程。急性发烧通常是由细菌和病毒感染所致,最常见的病因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咽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等。

如果孩子在流感后反复发烧,一定要注意呼吸系统并发症和流感相关的脑病或脑炎。乙型流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般在发病2~3天传染性最强,病程大约为2-10天不等,病情和体温恢复与每个孩子的体质有关。

孩子发烧,家长需要做的事

冷静!家长首先要冷静,不要被外界对流感夸大的宣传报道吓倒,也不要相信所谓的“发烧会烧坏脑子”的说法。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感染引起的发烧通常是无害的。但一旦体温超过41摄氏度,就会对身体器官和组织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如果体温达到42摄氏度,大脑神经细胞就会受到伤害,而神经细胞是不能再生的,这才是所谓的“烧坏了脑子”。因此,超过41摄氏度的发烧是非常危险的,需要立即降温,甚至进行抢救。不过一般感染引起的发烧很少超过41摄氏度,只有严重的感染,如脑膜炎、疟疾、脓毒症,才可能让体温升至41摄氏度以上。因此,发烧是否会烧坏脑子,关键在于体温有多高。一般感染引起的发烧不必太过担心,但要尽量找出病因,随时测量体温变化。轻度发烧不一定需要吃退烧药,但一旦体温达到41摄氏度,就需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吃退烧药、擦温水、泡温水澡,不要用冷水或冰块降温,因为这样会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热量,也不要用酒精擦身降温,因为酒精可以透过皮肤进入体内。退热的关键在于让身体尽快散发产生的热量,多喝水、多排尿,千万不要捂汗。

在此期间,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病情的变化,监测体温。体温达到38.5℃以上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此外,还要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在退热的情况下精神不好,脸色发灰、发暗,特别是没有精神,就要引起重视,因为流感病毒也可能导致较严重的并发症,这时应尽早就医。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