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有多种,特别常见于40岁以上的吸烟者。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建议4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男性每年都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以实现早期诊断慢阻肺,避免等到症状明显时才就诊,因为那时慢阻肺往往已经处于晚期。治疗慢阻肺必须合理用药。
常见的治疗慢阻肺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吸入型药物。吸入型药物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抗胆碱药物,例如噻托溴铵;第二种是β2-受体激动剂,例如福莫特罗、沙美特罗,这两种药物主要能够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第三种是吸入激素,例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激素能够抗炎,减少急性加重。吸入药物通常每天使用一次或两次,使用方便。二是口服药物,主要包括茶碱类药物和化痰药物。
在慢阻肺轻度急性加重期间,可以在家里口服30mg到40mg的强的松(泼尼松龙)5到7天。当咳痰变黄或出现发热时,可以口服抗菌药物5到7天。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应立即就医。
长期用药是预防急性加重的最佳措施,慢阻肺患者应定期用药以减少急性加重。一些反复感染肺部的患者每年应接种一次流感疫苗,并且每5年应接种一次肺炎球菌疫苗。
慢阻肺患者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大多数药物可以联合使用。例如,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同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比索洛尔。然而,对于合并青光眼或重度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使用抗胆碱药物时需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