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这个时候该怎样养生呢?接下来,我将分享春季养生的知识,告诉你立春养生的4个生活注意与保健要点。简单的日常做法,让你在一年的开始拥有好的身体状况。快来学习吧!
保持平和的情绪,进行饮食疗法以养肝
保持乐观开朗: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由于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中医认为肝主情志,因此护肝从心情着手,养肝的关键是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情绪不宜过于激动、兴奋,要保持愉悦、平和,这有利于疏肝理气。
多喝水: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少酸多甜:立春后的一段时间,饮食要尤为注意,应尽量避免酸味食品,防止肝气过旺。同时要适当增加甜味食品,这不仅有利于补益脾气,还可避免肝旺而克伤脾。所吃食物性宜偏凉,要慎用或禁食热性食物,以免饮食助长内热,导致温热性疾病。
饮食平衡:为了保障肝脏功能正常,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失调。所以春季饮食要保持均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也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少饮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可贪杯过量,要知道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会伤害肝脏。
据医学研究表明,体重60公斤的健康人,每天不能代谢超过60克的酒精,若超过限量,会影响肝脏健康,甚至导致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春捂保阳气
中国有句养生谚语“春捂秋冻”,意思是早春季节不要急于脱掉棉衣,预防倒春寒。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因此春季养生时需要注意这些特点,顺应春天的气候。此时人体的毛孔也会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会减弱,因此在这个时候,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过早脱去沉重的棉衣,而年老体弱者则需要特别谨慎。这就是所说的春捂,这种方法既能保护人体生发的阳气,又能抵御外界寒邪对机体的侵袭。
除了注意气候的早晚温差外,立春养生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防风引起的疾病。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立春后的气候特征是以风为主导,而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素,也常与其他病因兼蓄为病。
尤其要注意的是初春,这个时候天气由寒转暖,人体的阳气开始生发,温热毒邪也开始活跃,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也会随之生长繁殖。很可能会发生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等病症。
当风邪侵袭人体后,首先是侵犯上焦肺,其次是病变范围广,风邪善行变幻无定,上下窜扰,逆上可直达额顶,犯下可侵腰膝。肢体运行异常,如抽搐、痉挛、颤抖、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等症状通常归因于风邪致病。
养生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最基本的要求是顺应气候的变化增减衣物。同时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呼吸新鲜空气。此外,还要注意休息和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春季要特别注意口鼻保健,遵循自然节律,早睡早起,适当增加户外活动,让身体的冬眠状态适应春天的到来,与大自然的节律相适应,保持身心和谐,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