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养生重要性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刚到春天,很多人在家备了各种降火药丸,一旦出现口腔溃疡、牙疼等症状就不假思索地吃几颗药。其实,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实火和虚火来选择药品。比如牛黄解毒丸适用于降实火的情况,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症状的人,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预防上火的方法包括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同时可以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二忌:“春捂”不当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的原则,但有些人会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怕捂热,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和小孩则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不愿脱衣服。正确的方法是:一,不要急着“换季”。冬季的衣物可以暂时保留,等气温稳定了再进行换季。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的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较大。可以带一件备用衣物,晚上睡觉时再加件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三,不要捂出汗。捂过头会导致感冒和抵抗力下降。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天阳光明媚的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产生困倦感。但是一困就睡对健康非常不利。过长的睡眠时间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导致越睡越困,反而更加疲劳。正确的方法是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起床后和午饭后。春季可以稍晚点睡觉(晚上11点),但要早起(早上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起床后可以做懒腰,洗脸时进行按摩太阳穴和涌泉穴。午饭过后可以在阳光下散步大约30分钟,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四忌:吃得太酸、太辣

“春夏补阳”是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等推崇的养生准则,其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正确的方法是,春天肝气旺盛,应少吃酸味食物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并补益脾气。春季最好的食物是韭菜,可以多吃但不要过量;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适合春季食用。此外,春季应告别冬季养生的温补方式,改为健脾胃。要少吃易导致“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尤其要注意。

五忌:一套护肤品用到底

春天的外部环境和皮肤状况与冬季有很大差异。春季有粉尘飞扬、皮脂腺分泌旺盛,紫外线含量也较高。如果沿用一套护肤品,容易引发过敏反应,护肤效果也会打折扣。正确的方法是循序渐进地更换护肤品。当气温上升后,可以换成少油而补水的乳液。在春天,最重要的是补水和防晒,敏感肌肤需要特别注意。

六忌:门窗紧闭

春天气温上升,湿度也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将门窗紧闭,或者空气流通不好,就容易导致感冒流行和传染性疾病高发。正确的方法是春季通风非常重要。家里和办公室都应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十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七忌:宅在家不出门

冬季讲究静养,但春季相反,应该注重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季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对健康大有益处。正确的方法是春季最好用鼻子呼吸在户外活动,因为这样能阻挡一部分有害物质的进入。另外,鼻黏膜血管丰富,腔道弯曲,有助于加温和加湿空气。雾天空气污染较严重,最好不要外出锻炼。此外,春季的运动要适度。对于整个冬天几乎没有运动的人来说,运动应该循序渐进,不要过度激烈,否则可能出现身体不适,还有可能导致肌肉拉伤和关节受损。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还可以做一些拉伸运动。

八忌:心情低落起伏大

春季养阳重在养肝,调理情绪是养肝的重要一环。如果整天情绪低落,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正确的方法是保持平和的心情,保持开朗豁达的心态,这样可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畅。当忍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季养养花草,也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当然,可以和家人一起郊游,但要注意安全。有慢性病的人和老人在进行爬山、骑车等活动时应量力而行,过敏体质的人要做好防护措施。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