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冻伤小知识

冻伤,又称冷伤,是由于外部环境寒冷而引起的组织损伤。冻伤主要发生在寒冷地区或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中,是常见的急症。那么在冬季,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冻伤呢?接下来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冻伤分为冻结性损伤和非冻结性损伤两类。

冻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通常发生在暴露部位,比如面部、手指和脚趾等。当全身遭受冻伤时,直肠温度降至30℃以下时,身体进入麻痹期,会出现反应迟钝、血压下降、循环和呼吸抑制等症状。冻伤的症状一般在复温之后才会显露出来,最初会有寒冷感和刺痛感,并伴随皮肤苍白,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转为麻木或失去知觉。

根据中心温度(直肠温度),冻僵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冻僵:直肠温度为34-36℃;

中度冻僵:直肠温度为30.1-33.9℃;

重度冻僵:直肠温度低于30℃。一般来说,当中心温度降至25-27℃时就会出现严重的低体温症,此时很难复苏。

严重冻伤的急救和处理:

在事发现场需要迅速将患者转移到温暖的室内(室温20-25℃)并注意轻放,避免骨折。使用棉被、毛毯或皮大衣等物品保护受冻部位,升高受伤的肢体。如果出现冻僵并伴有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早送医院。

复温治疗:

将冻伤部位放入40-42℃的温水中。如果手套、鞋袜和手脚冻在一起难以分离,不要强行脱离,以防撕裂皮肤。应将受冻的部位一起浸入水中,复温至冻伤区恢复感觉,皮肤颜色变为深红或紫红色,组织和关节变软为止。一般要求在15-30分钟内进行复温,最好在5-7分钟内完成。对于面部冻伤,可以使用38-42℃的湿毛巾进行湿敷。复温速度要快,但温度不能过高。缓慢复温会加重损伤,延迟复温会影响疗效。

继续保温处理:

复温后的冻伤部位需要继续保持保暖,以促进良好的血液循环。

保护冻伤部位:

复温后的冻伤部位应该用柔软的棉花或软布包裹起来,严防意外的外伤,切忌挤压冻伤处。

对症治疗:

如果复温中或复温后出现局部剧烈疼痛,可以肌肉注射50-75mg度冷丁或10mg吗啡缓解疼痛。复温过程中应进行抗休克治疗,静脉滴注37℃的5%葡萄糖液。

热饮料治疗:

度过休克期后,可以口服热饮料,比如茶水、牛奶和豆浆等。

预防感染或抗感染:

可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局部处理:

对于出现水泡、坏死组织、局部病灶和截肢等情况,需要进行外科治疗。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