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

炎炎夏日,早晨时气温就已经很高了。于是,不少人为了追求凉爽,早餐以冷饮代替热乎乎的豆浆和牛奶。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对身体不会产生影响,但长期以往会伤害胃气。

中医所说的胃气并不单指"胃"这个器官,而是指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免疫力和肌肉功能等。早晨各个器官还未完全苏醒,过多食用冰冷的食物会导致体内各个系统出现挛缩和血液循环不畅的现象。长期如此,可能会感到食欲不振,大便稀,皮肤变差,或者喉咙总有痰不舒服,还会引发一系列小毛病。这就是胃气受损,同时也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早餐时,应该先吃热稀饭、热豆浆等热食物,然后再吃蔬菜、面包、水果和点心。

今年的夏天格外炎热,尤其是近日中国多个省份都被高温所笼罩,北京的气温已经达到35度,其他地区如天津、石家庄甚至达到了40度。不断上升的高温指数是对我们耐热能力的严峻考验,据气象台报道,中国的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在炎热的夏季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同时也要避免过分追求凉爽,以免患上疾病。

夏季养生 防暑更要防寒:

中医认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明确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夏季的酷暑难以忍受,迫使人们采取各种方法降温,但有时会过于追求冷凉,导致身体受寒。因此,夏季养生不仅要防暑、湿、热,还要防止"寒"的侵袭。此外,夏季还要预防腹泻、暑天感冒和中暑这三种常见病。

中医认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人体的阳气表现在肌肤上,皮肤的毛孔打开,汗液排出,以调节体温。

"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明确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夏季出汗较多,需要注意保护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于追求凉爽,损伤身体的阳气。夏季要保持宽阔的心胸,精神焕发,避免愤怒。

防暑降温通常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法,多吃寒凉食物以抵御暑热是最常见的方法,但是过量食用寒凉食物会适得其反,损伤身体,导致脾胃虚寒、脾胃功能减弱,甚至引起阳气不足。因此,在夏季除了要防暑、湿、热,还要防止"寒"。

夏季的酷暑令人难以忍受,人们采取各种降温措施,但有时寒凉太过。一方面,人们在居住的房间里开空调,昼夜都开,很容易导致身体过于受寒,甚至面部神经麻痹;另一方面,在工作环境中,中央空调开得太足,导致许多白领在上班时都要准备毛衣等保暖物品,以防受到寒凉的侵袭;还有一些人,每天大量饮用冰镇啤酒等冷饮。所有这些都造成了看似炎热的夏天实际上是内外都寒冷的冬季,这会使人体受寒程度超过冬季。

夏季防寒有三个要点:首先,在家中空调温度不可过低,卧室空调的温度不要低于25℃;其次,在寒冷的工作环境中要用棉织品保护关节和腰背,或者戴上护膝;第三,在饮食上要避免食用过多寒凉食品,尤其是晚上,以预防夏季受寒过多对身体阳气造成损伤。

夏季因天气炎热,所以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如火锅、鱼肉、辣椒和海鲜等,以防消化不良和内热外感导致暑天感冒。此时应多食蔬菜和水果,如苦瓜、冬瓜、丝瓜、绿叶蔬菜、山药、西瓜和苹果等。这些食物具有清热祛暑、健脾益肺等功效,还可以补充因过度代谢而导致的维生素不足。绿豆粥也应该是每个家庭必备的食品,它具有清热祛暑、解毒的作用,可以长期食用。

此外,夏季还要预防三种疾病:

腹泻:腹泻的病因通常是由于暑热外蒸、过度追求凉爽,加上人体肠胃较为脆弱,或食物不卫生,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疾病。这些疾病都会引起腹泻。预防的方法主要是不要过度追求凉爽,室内空调的温度不要设置得过低;饮食要注意卫生,生食的蔬菜和水果要清洗干净,在凉拌菜中加入大蒜可以预防肠道传染病。此外,煮马齿苋水饮用也可以预防痢疾和肠胃炎的发生。治疗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黄连素等药物。

暑天感冒:也叫作冒暑,指的是白天受暑,晚上受凉,出现发热、头痛、无汗、全身酸痛的症状。治疗时可以选择藿香正气软胶囊等药物。预防的方法因人、因地、因时而定。夏季要注意劳逸结合,少食海鲜;在夜间睡眠时要避免空调或风扇直吹;还应保持充足的睡眠,以防抵抗力下降。中医有句谚语:"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在饮食上,如果患了暑天感冒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荷叶冬瓜汤等食物。

中暑:中暑多发生在户外工作的人。在炎热的太阳下行走或工作时突然晕倒,失去知觉,全身发热、出汗,气喘嘘嘘,严重时牙关紧闭,四肢发凉。这时首先将患者移到阴凉处,用热水浸湿的毛巾敷在脐腹部,口服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对于体质较弱的人,要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行走,使用一些防晒产品,并可以口服十滴水预防中暑。在额头上涂抹清凉油也可以预防中暑。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