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而”。这句话形容了人体内湿气过重的状况,会使人精神不振,影响身体运行。那么,湿气的表现有哪些?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消除呢?一起来看看。
寒湿过重对身体的影响
当湿气滞留在肌肤表面时,会出现头晕沉重、感觉身上有东西包裹、全身酸困、四肢沉重的症状。
当湿气滞留在经络中时,会导致阳气不通畅,出现关节沉重、疼痛、肿胀、麻木的症状。
当湿气阻塞在胸胁部位时,会感到胸闷不舒。
当湿气滞留在脾胃中时,会出现胃脘痞闷、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腹泻、大便黏腻的症状。
当湿气滞留在下焦部位时,会导致小便短涩、尿液排出不畅的症状。
湿气困扰的人大多不喜欢饮水和吃水果。
寒湿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穿衣不保暖
露脚踝、露膝盖、露脐、露肩、露背,这五种露法是年轻人穿衣的时髦方式。
夏季合适露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冬季如果不注重保暖,就会给寒湿找到可乘之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的于宁博士表示,不注意保暖会导致气血凝滞,引起关节炎,诱发骨关节病。
此外,如果体温下降,皮肤就会缺乏养分,容易出现斑点和暗沉现象。长期下去,不仅会变丑,还会损害健康。得不偿失啊。
滥用加湿器
目前,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供暖,空气比较干燥,人们喜欢用加湿器来调节室内湿度。
由于自来水中的一些矿物质会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加湿器使用时需要使用纯净水,并且需要每天更换水、定时清洗。
如果加湿器清洗不及时,会滋生细菌。这些细菌会随着湿气进入人体,容易形成寒湿。
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会改变人体的体质。
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后,患者会出现舌苔白腻,还会出现一些寒湿内阻的症状。
中医学者观察到这种现象后总结出,大部分抗生素属于寒性药物,如果滥用或使用不当,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因此,如果出现感染性疾病,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过量食用水果
夏季时,人们喜欢随心所欲地吃冷饮、喝凉啤酒、吃水果...即使在冬天来临后,仍有很多人喜欢在暖气房中吃冷饮或喝冷水。
这些食物和饮品会给肠胃带来寒冷,阳气受损。阳气不足,寒湿之邪进入体内,影响脾胃对水液的运化,进而产生内湿。
因此,在冬天应少食生冷食物。每天摄入200~350克水果即可,不要以水果替代主食以达到减肥目的。
祛除寒湿从以下方面入手
1、大椎穴:
大椎穴汇集了三条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并汇入督脉。
刺激该穴位可以激发全身的阳气,保护全身免受风寒湿邪的侵袭。
2、承山穴
承山穴被称为“身上的红豆薏米粥”。
因为承山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对膀胱经的阳气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可以排出体内湿气。
一般来说,按摩承山穴一段时间后,会感到身体微微发热,此时湿气会和阳气一同排出体外。
如果按摩承山穴时感到明显的酸胀痛,那基本上是体内湿气比较重的原因。
3、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
脾脏是产生痰湿的源头,如果湿气无法运化排出,就会形成痰饮。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湿气重的问题就需要健脾。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是调理脾胃的第一选择。
4、丰隆穴
按摩丰隆穴配合足三里穴可以祛除湿气和痰饮。
丰隆穴的音似“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够将脾胃上的寒湿一同排出,像雷雨一样。
5、按摩小腹
阴部是寒湿容易聚集的地方。每天早中晚按摩一次小腹,先逆时针方向按摩,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摩。
按摩的次数至少要达到36次,或者36的倍数。力度要适中,如果能将腹部的软组织带动起来效果更好。通过排便排出体内的湿气,保持小腹温暖,增强体内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