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秋季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月份,它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天对应的脏器是肺,因此现在需要防止干燥的邪气侵害身体并耗伤肺的阴精。在饮食方面应该注重滋阴润燥。此外,多喝水可以减少节气所带来的干燥。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的阴气。当天气转冷时,人体的阳气会收敛,而阴精则蕴藏于内部。因此,主要要保养阴精。
饮食方面的保健: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可以收敛肺气,而辛味则会使肺气散出体外。因此,秋天应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食品,而适当多食酸味的水果和蔬菜。秋季肺金盛行,如果肺金过旺会克制肝木。因此,《金匮要略》中还有“秋不食肺”的说法。秋季干燥的气候容易伤害津液,所以饮食应该以滋阴润肺为主。《饮膳正要》中提到:“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还有人主张在入秋之时适量食用生地粥来滋润阴燥。总之,秋季时节,可以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制品等滋润食物,以增加胃口和产生唾液。
睡眠方面的保健:
在睡眠方面,《黄帝内经》中提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秋季天气逐渐凉爽,应该早点入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另外应该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展。在睡觉的时候,古人提出了“秋冬向西”的观点,例如,《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提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原因是春夏属于阳气,所以头应该朝东卧;而秋冬属于阴气,所以头应该朝西卧,以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关于秋季的冷冻:
初秋时节,炎热尚未消退,气温仍然较高,所以应该不必急于添加衣物。中秋时节,气温开始下降,虽然凉爽但不是很冷。此时是较好的“秋冻”时期,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应该控制穿衣,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上一冻”,以免身体过热出汗,耗损阴精和气血。晚秋气温变化大,早晚温差增加,尤其是秋冬之交,常常有寒冷的冷空气侵袭,导致气温骤降。此时如果过于追求“秋冻”,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国南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也有所差异。通常来说,南方的秋天较晚凉,白天温差不会很大,甚至到冬天也不算很寒冷。因此,无需过快增加衣物,而且可以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则完全不同,天冷就是冷,白天温差很大。因此,盲目追求“冻”的效果是不可取的,以免受寒感冒。
就人体而言,儿童处于发育阶段,阴阳气血尚未成熟,自身调节能力较弱。遇到寒冷刺激时,他们的身体会迅速产生不良反应,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而老年人则是阴阳俱衰,全身抵抗力下降,抵御寒冷的能力减弱。寒冷的刺激会导致支气管和血管收缩,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病情恶化,甚至引发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患者的中风。因此,儿童和老年人在“秋冻”的时候要特别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