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由于天气干燥,进补要适度。过度进补可能导致咽喉干痛、鼻腔热烘、口干舌痛、脸上冒痘痘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因为“上火”引起的。要解决上火问题,不一定需要吃药。冬季最常见的大白菜和白萝卜都是很好的食物,它们能有效去火。
冬季气候干燥,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会使身体失水。同时,寒冷的天气让人们更喜欢吃牛羊肉等温热的食物,火锅、烧烤等也很受欢迎。虽然这些食物可以御寒,但吃多了容易上火。为了去火,调节饮食,适当吃一些凉性的食物是很有好处的。
冬季市场上最常见的蔬菜是大白菜和白萝卜,价格一般在1-1.5元。这两种蔬菜虽然朴素,但都有去火的功能。大白菜味道甘美且性平,可以解烦解渴、清热解毒,对于一些肺热咳嗽、便秘的人非常有效。适量食用白萝卜,尤其是生吃,不仅可以去油腻、助消化、止咳嗽,而且还能生津解毒、清热去火、补充维生素。
延伸阅读:冬季为何容易上火?
普遍认为炎热的夏季和干燥的秋季容易上火,但冬季人们也容易上火。上火不仅会引发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烂嘴角、流鼻血、牙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口腔溃疡、便秘、痔疮等疾病,更严重的是会削弱人体免疫力,增加各种疾病的风险。
什么是“上火”?
“上火”是一个民间俗语,不是某种病的名字,也不是专业的医学术语,而是包含多种症状的统称。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火”,它提供温暖和能量,推动生命的进程。火在一定范围内是必需的,但超过正常范围就会导致病症,统称为“上火”。中医认为,“上火”是指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状。
冬天为什么容易上火?
室内干燥是冬季容易上火的主要原因。冬季气候干燥,加上室内普遍使用暖气,燥热的室内环境会使人的鼻腔、咽喉等黏膜受到影响,导致发干。同时,干燥的环境也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如果不注意饮食和补充水分,很容易阴阳失衡,导致“上火”。
饮食偏热也是导致冬季上火的因素之一。冬季人们喜欢吃牛羊肉来御寒,但牛羊肉本身偏热,加上辛辣配料和滋补品,容易使体内产生积热,导致“上火”。
作息不规律也是导致“上火”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时间增加,通宵玩乐、夜晚休息不够和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上火”。
喝点绿豆汤去火解腻
绿豆汤是一种常见的清热解毒的饮品,不仅适合夏天,冬天也可以喝一些。特别是对于北方居民,干燥的气候和燥热的室内环境容易引起虚火上升,喝绿豆汤可以很好地去火。
在冬天,人们喜欢吃牛羊肉、辛辣食物和火锅,吃太多会导致“上火”。在吃火锅的同时,可以喝一碗绿豆汤来去除油腻和降火。
此外,北方室内的燥热环境容易导致人心烦气躁、肝火上升,这时喝一些绿豆汤可以平肝养肝。
研究表明,绿豆汤还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血脂含量高的人在吃肉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喝一杯温热的绿豆汤,既能暖胃又能降脂。
保持情绪乐观防上火
情绪的变化会影响人的火气上升。因此,冬季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情。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要保持冷静,避免生气和发怒,以避免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同时,要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湿度,可以在暖气房或空调房内放一盆清水,或者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
注意保持生活规律,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注意衣着和起居防上火
冬季寒冷,人们会穿上厚厚的棉服、戴上棉帽和围巾来保暖。但回到室内后,室内温度会上升,需要根据室内温度来穿衣。特别要注意小孩子,家长们总是害怕孩子感冒,让他们穿得很厚,这样反而容易上火。
对于晚上睡觉使用电热毯的人,不要整夜都开着电热毯,最好是在睡觉之前使用,床热了就可以关掉或者调到最低温度,以避免上火。
适度喝保健茶降火
泡菊花、胖大海、金银花等饮料来驱除“内火”是一种常见的做法。然而,根据中医理论,药物有寒、热、温、凉之分,野菊花、胖大海、金银花等属于寒凉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尿凉肝等功效。如果过度饮用这些寒凉药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减退、疲倦无力、腹痛腹泻等。如果没有疾病,每天喝“降火”饮料的量不要超过总饮水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