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泡温泉

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会选择去泡温泉。温暖的温泉确实可以带来温暖,但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不要随心所欲地泡温泉,否则可能会带来危险。该怎么做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温泉水温一般超过20℃,有些温泉甚至高达100℃。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的泉称为温泉。泡温泉有助于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和养生保健,简单舒适且实用,往往比药物治疗更有效。浴用法是最常见的矿泉疗法形式,根据矿泉的性质和患者的疾病及体质,有不同的浴法。常见的浴法有浸浴、淋浴、运动浴和机械水浴。

适当泡温泉可以改善大脑皮层和心血管功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数据显示,95%以上的一期高血压患者和70%左右的二期高血压患者在适当泡温泉后,血压会下降。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在规律服药的前提下可以泡温泉,但与正常人相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水位不要过高。

不要让水面高于胸部。

不要同时按摩。

在泡温泉时不要同时进行按摩,因为此时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和心跳加快,同时按摩会加大心脏的负担。

缓慢上岸。

泡温泉主要是下半身泡在水中,这样会导致相应部位的血管扩张。如果突然改变体位(从坐位变为站位),容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尤其是年老者,轻微症状可能是头晕和头疼,严重者可能会摔倒。因此,起身时应该缓慢而谨慎。

控制时间。

初次泡温泉最好不超过10分钟,适应后再逐渐延长时间。每次泡温泉最好不超过20分钟。可以尝试每次下水泡5分钟,然后上岸坐一会儿,这样可以确保心脏供血,避免出现胸闷和胸痛。

控制水温。

水温过高会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导致心悸和呼吸困难。水温在38℃-40℃之间比较适宜。进入温泉池前,先用脚试水,先泡双脚,然后用双手不断将水泼淋全身,逐渐适应水温后再全身浸入。

随身携带药物。

泡温泉时会消耗大量水分,需要不时地喝水补充水分,以免脱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随身携带一些急救药物和常用药物。最好有家人陪同,以防发生意外时有人照顾。

专家提醒,在泡温泉时,应该尽量合上双眼,用冥想的心情,缓缓地深呼吸几次,才能真正达到释放身心压力的效果。此外,不要从水温过烫的池子开始泡,应该从水温较为温和的池子开始;不要在过热的池子中泡超过10分钟,要及时让胸部露出水面或离开水歇息;不要在水位过胸的池子里每次泡超过10分钟,要与较为温和的池水及时交替泡或上岸歇息后再泡。温泉温度高,泡完后可能会感到出汗、口干和胸闷等不适,这是血液循环过快的正常反应。此时可以换到凉水中泡或上岸静养片刻,同时多喝水缓解不适。

此外,避免空腹、饭后和酒后泡温泉,泡温泉与进食至少要间隔一小时。三期高血压患者不适合进行温泉浴疗。患有急性脑溢血、心力衰竭、尿毒症和眼底出血的高血压患者都应该禁止进行温泉浴疗。

全部分类